建設局加強村莊整治建設方案
四、改革創新,明確責任,建立村莊整治工作的推進機制
建立分級責任制,將村莊整治任務落到實處。省區市負責提出本地區村莊整治的引導性項目、階段性目標與實施方案;縣鄉負責指導與實施組織。村莊自治組織負責組織具體項目的建設,村民自主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及管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統一部署,從農村工作大局出發,履行工作職責,加強部門協調,密切配合,整合資源,加大村莊整治工作的技術服務和項目實施的技術指導。
建立農民參與機制,動員組織農民廣泛參與。村莊整治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廣大農民非常歡迎,參與積極性高。要為農民參與村鎮建設提供制度性保障,加強政府引導與支持,確立農民在村莊整治中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和對項目的選擇,充分調動農民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積極性,激發農民自主、自強、勤勉、互助、奉獻精神,讓農民得到實際利益。凡是農民不認可的項目,不能強行推進;凡是農民一時不接受的項目,要先試點示范讓農民逐步理解接受。
建立村莊公共設施管理的長效機制。村莊公共設施建設是手段,使用是目的,運營維護管理比建設更復雜、更具長期性。要創新體制和機制,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徑,組織引導農村干部群眾參與公共設施運營維護與管理,通過村民繳費或村集體經濟解決管理資金來源問題。逐步完善和推廣村民理事會制度,在黨支部領導下參與決策,直接聽取村民的建議與訴求,暢通上情下達與下情上達渠道,密切基層組織與廣大村民的聯系,凝聚全體村民的力量搞好人居環境。凡能市場化運作的公共設施,均要積極利用市場機制。
建立公推民選的村莊整治駐村指導員制度。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與縣鄉機構改革和公務員分流安置相結合,建立基層公推民選的村莊整治駐村指導員工作制度,鼓勵公務員特別是縣鄉公務員參與村莊整治。駐村指導員要切實負責對村莊整治的組織與技術指導,接受村鎮建設助理員的業務指導和監督。要加強對村莊整治指導員的全面培訓和資金與技術支持。
建立村莊整治的培訓制度。要分期、分批培訓新農村建設的村鎮領導干部和駐村指導員。加強對農民建設新農村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的參與能力。要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形式的觀摩學習,總結交流各地的經驗,充分發揮各地示范點、示范村、示范鎮的引導、帶動和輻射作用,取長補短、相互借鑒。
建立村莊整治的督促檢查制度。各地要加強對村莊整治實施過程中資金與實物使用的監管,防止挪用、濫用。建立上級對下級的督察機制,鼓勵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和廣大農民對村莊整治進行監督。要接受各級人大、政協和有關部門的定期或不定期督察。建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對村莊整治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五、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村莊整治工作
村莊整治工作要與當地農村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與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結合起來,與基層黨建工作結合起來,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與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改革措施結合起來,使村莊整治切實成為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為農民群眾辦好事做實事的工作平臺。
農村和城市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農業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要建立城鄉一體互動的體制和機制,通過村莊整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城鄉二元結構的逐步改變。要爭取稅收、補助、貼息等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工商資本參與村莊整治,建立和增加為村莊整治服務的金融產品。動員全社會力量,鼓勵社會團體、志愿者積極參與村莊整治活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村莊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執行中的問題與建議,請及時告我部村鎮建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