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通用3篇)
黨員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篇1
我是師范學院軟件學院08級的一名學生黨員,20xx年11月份經黨組織的檢驗認可被批準為入黨積極分子。半年以來,在黨組織的引導培養和支部內同志的熏陶影響下,本人各方面的思想意識和覺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使我更加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成長的隊伍,每一位黨員也都處于不斷的進步之中。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優秀作風,它使我們能夠及時地認識到自身存在或產生的缺點、問題,從而及時糾正改進,以實現不斷的優化成熟.
在此,我以自身為標的,冷靜思考,深刻反省,作出以下批評和自我批評:
思想政治方面 思想作風軟弱,自身思想作風建設缺乏力度和緊迫感。有的黨員對不良傾向不敢管,明則保身,不愿得罪人也不愿管,有的學生黨員身在同學之中,對有違反紀律的現象不僅不去制止而且知情不報,“老好人”現象嚴重。對于不損團結的言行,同學們看到了,聽到了,從內心深處講,這些種種不符合發展主流的不和諧因素。有的怕損害同學間的關系的錯誤觀念仍在作祟,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凡是和自己沒有利害沖突的事情還是少管為妙。說到底是“個人利益”在作怪,使黨員不能挺身而出,旗幟鮮明的進行抵制和反對,所以說明黨員忽視了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上缺乏力度。
工作、學習方面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一名大學生,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應該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能得過且過,應付了事。有些黨員滿足于現狀,缺乏立足本業,開拓創新精神,只滿足于本專業學習的要求,不求專和精,在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頭緒多的時候,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在工作方面缺乏熱情,推著走,工作不扎實,不細致不到位,有的黨員表率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在思想政治水平、政治修養和組織活動的能力水平總是停滯不前,甚至有的倒退。
個人生活方面與集體的融合度明顯下降。近一年以來,由于成長的原因,我對于個人獨立性的重視有所提高,排斥從眾行為和羊群效應,這在培養個人主見和決斷力的同時,也使團隊協作精神有所下降。
黨員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篇2
初中兩年的學習時間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面對即將要度過的最后一個學年,我回首走過的路,發現自己總是徘徊在全年級100-200名之間,而突破不了年級前100名,原因或許有很多,諸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自制力差等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方法不得力,尤其是語文成績,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感覺再努力也無濟于事.故作如下分析.首先我覺得對語文不是很感興趣.也許是我小時候不愛跟人多交流的原因?我一直認為話多的人應該在語言方面有優勢,相反對于數學,我就能從做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尤其是做出一道難題,感覺比吃一頓大餐要舒服的多!再者就是學習方法掌握的不好。老師常說要多讀,課內的課外的,但我覺得讀的也不少,可結果還是老樣子, 還是我就沒認真讀, 或許沒抓住要領,效率太低下的緣故。綜言之,努力過,但效果不是太好,每次考試只能是考前突擊。最后我認為是沒有堅持好,由于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常常是自我安慰地去學習,所以只要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就找個理由把該閱讀的,該背誦的統統往后推,讓道于其他科的學習。鑒于此,我決定通過以下方法來加以改正。
記得政治老師說過,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的人,學習的動力就不會那么足,雖然咱沒有周少年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但至少為父母的辛苦付出也該多努力吧;再者就是來段老師這里仔細聽課,配合老師的教程認真完成好課后作業,爭取盡快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來指導日后的語文學習;最后就是要克服懶惰的毛病,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盡力完成,希望成績有所突破。
黨員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 篇3
千年回眸,歷數無數功與過;晨昏內省,獨具謙謙君子風。當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片死寂黯然,當恒河上下破敗不堪,當尼羅河四周危機暗潛,黃河、長河依然邁著穩健的步伐奔流入海。是什么讓黃河與長江的前進如此激昂有力?是什么支持了它們孕育的中華文明歷經磨難,屹立不倒?太多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而我想說的是中華文化的與時俱進性使文明有了更多的生命力。這生命力不僅來源于尋求發展,而且來源于懂得高效發展,懂得反省,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發展進步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時常反思自省的習慣卻并非人人具備。而恰恰是這自我反省是長盛不衰的秘訣。
試問:劉邦若不諳其中之道,逢戰便虧的他如何成就漢家天下?唐太宗如不納魏征之言,一意孤行,怎能開創大唐盛世?沒有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催人自檢,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此番又該是何等模樣?
反省,讓發展踏入了正確的道路;反省,給人生指引了方向;反省,令民族更新完善,漸臻完美。但作為年少者,放蕩輕狂,無所羈絆,常常使我們忽略了反省,只一味地向著理想前進,跌得頭破血流。孰不知,停在原地的反省有時比向前猛沖重重要。它給予我們冷靜思考后的智慧靈泉,沖開路上的層層阻撓,而不必經歷盲目前進所帶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反省絕不是墨守成規,將自己罩在經驗的框架之中,而是一樣修煉自我的工具。華夏子孫正是憑此培道育德,深化涵養,積淀為閃耀千年的君子風度,延續了古老的中華文明。我們又何嘗不能保留下這份謙和禮讓,讓唐裝的翩翩衣衫拂過史冊時,漫開一片懂得自省的德行馨香?
拋開浮燥,別讓反省成為嘴上虛詞。就從現在開始,輕輕地問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