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成績反思(精選3篇)
初中歷史成績反思 篇1
一、成績統計
初中七年級歷史成績:平均分:60.6分。民中平均分65.7分;翠橋學校61.2分,雙中61.0分、五中60.6分。平均分60分以下的學校:東坎48.1、六中42.6、十二中37.2。
初中八年級歷史成績:平均分:65.2分。民中70.1分。雙中平均分59.7接近及格分數,其余幾所學校學校均不及格。
初中九年級歷史成績:平均分:73.8分。雙中平均分79.6分,民中79.1分,翠橋學校72分,五中65.1分。平均分60分以下的學校:東坎59.6分、十二中59.2分、六中55.4分。
二、分析與反思
歷史期末考試,從成績上看最好的年級是九年級。九年級采用閉卷考試形式,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其中成績最高的是雙峰寺中學平均分79.6分,平均分達到及格以上有四所學校,有三所學校未達到及格成績,其中東坎中學、第十二中學平均分接近60分。
從命題難易程度上看,我認為最難的是八年級歷史,八年級歷史上冊作為中考重點考察的內容,知識量大,涉及范圍廣,為盡早連接中考,從試題的題型,到考查內容,盡量向中考靠攏,但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講,教學時間較短(每周兩課時),學科壓力最大,加之試題類型較新穎,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成績很不理想。除民中成績及格以外,其余學校均未達到及格分。
七年級成績最高的是民族中學平均分65.7;翠橋學校、雙中、五中均達到及格分數,但其余三所學校成績很不理想,尤其是十二中平均分37.2分,創歷史最差記錄。
本次考試注重能力立意,側重于考查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的能力與方法,以推動學習方式的轉化。七年級是學生學習歷史的起始年級,盡管古代史未列入中考考試范疇,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試題中既要考查古代歷史重點史實,又要體現一定的趣味性,同時還要引領師生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為今后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七年級歷史教學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因此我在命題中確實下了一番功夫,有結合歷史圖片,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讀圖題,有結合歷史朝代更迭的歌謠填寫朝代名稱的圖表題,有閱讀材料獲取歷史信息的材料題,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古代治學嚴謹、成績斐然的杰出科學家——賈思勰,我想通過古代歷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明的熱情,同時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學生成績欠佳。
八年級試卷以“中華民族屈辱、抗爭”為主線,從“洋務運動”“維新變法” “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團結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等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考查。同時,以“學生發展為本”,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在試題模式上力求與中考接軌。從題型變化、情境創設、主題立意、設問角度、答案設置、情感體驗等方面增強試題的探究性,試題中加大了探究性問題的考察,有助于推動學習方式轉化,真正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歷史課堂。同時,也使廣大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提升與轉變。但是由于本人太想讓八年級的教師、學生較早地了解中考,所以在命題上把一些中考的試題借鑒過來,加大了試題的難度,反思今年的八年級歷史試題,難度確實較大,在今后的命題環節上,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難度。
九年級由于各校進度不太一致,所以考試范圍統一定為世界史上冊,題型與中考一致,試題難易適中,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試題力求多創設歷史情景,對學生感悟體驗歷史及形成正確史觀有一定的裨益。從全區成績上看各校對世界史上冊的掌握程度較好,有四所學校超過及格線,兩所學校接近及格分,一所學校平均55分以上。但本次考試,內容相對來講較少,年后仍有兩所學校剛開始進行世界史下冊的學習,時間緊,復習任務重。因此需要任課教師及時總結前一階段教學中的問題,下大力量抓好課堂教學。
縱觀今年的歷史成績,民族中學、雙峰寺中學各年級成績均名列全區前列,第五中學、翠橋學校七、九年級成績達到及格分數以上,盡管各校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成績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落實課程標準。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發揮團隊優勢,建立一支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教師隊伍,認真落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和雙橋區五步教學法,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嚴把備課關,努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對今后歷史教學的啟示
1、任課教師要精心設計打造每一節課,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消化,向45分鐘要質量。
2、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得。這是提高成績的關鍵。
3、教師要努力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要提高歷史任課教師的管理課堂能力,能靈活地駕馭課堂。做到用教材去教,而非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挖掘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教師要重視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逐步培養客觀評價歷史人物、公正判斷和評價社會事象、分析歷史事件內在聯系、概括事物本質的能力。
5、加大歷史教師培訓力度,開展年級間、校際間教研活動,認真研究探討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使所有任課教師都能勝任所教年級的課程。
初中歷史成績反思 篇2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幾年的歷史教學,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
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電視、雜志、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于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初中歷史成績反思 篇3
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已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志、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于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