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檢討書500字
如今,大錯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檢討,認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錯誤有以下幾點:
1、 思想覺悟不高,對重要事項重視嚴重不足。就算是有認識,也沒能在行動上真正實行起來。
2、 思想覺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本人對他人尊重不足。敬愛的老師講課這么辛苦,我卻沒能尊重您的勞動。
3、 平時生活作風懶散。如果不是因為懶散、粗心大意、記憶力水平低,我怎么會忘記將手機關機
據上,我決定有如下個人改正措施:
1、 按照老師要求繳納保質保量的檢討書一份!對自己思想上的錯誤根源進行深挖細找的整理,并認清其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
2、 制定學習計劃,認真克服生活懶散、粗心大意的缺點,努力將期考考好,以好成績來彌補我的過錯
3、 讓同學們監督我。保證不再出現上述錯誤
請關心愛護我的老師同學繼續監督、幫助我改正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生:
有位老師介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時談到讓犯錯誤的同學寫說明書,會后我和他作了一次交流,提出了我的看法,并指出這是另一種體罰--“心罰”,他最后告訴我,他是跟魏書生學的,那神態,似乎魏書生就是真理了。我查了一下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第四章果然有《犯錯誤寫說明書》一節:魏老師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如何通過寫說明書幫助一位同學改掉“自習課講話”的毛病的:我們班自習課不允許說話,有位后轉到班級的同學,開頭不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總不由自主地詢問左鄰右舍。一出聲就被班長發現了,班長走到他面前,也不說話,只是伸出5個指頭示意,他一看便明白了,意思是500字的說明書,寫吧。……正在這時,我的行為被班長發現了,他走過來,向我伸出5個手指頭,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這是讓寫500字的說明書。……不長時間,這位同學又不由自主地在自習課上問別人英語題,被班長發現,5指一伸,又是500字。后來,這位同學升了大學,來看我,說:“老師,幸虧我總寫說明書,不僅改正了自習愛說話的毛病,還提高了作文水平。”魏書生1979年即開始運用這一招的,實事求是的來說,相對于“寫檢討”或許更人性些,起碼有面子些,不是“檢討”而是“說明書”嘛!相對于體罰也較文明一些,畢竟拋棄了肉體的懲罰。但經驗是過去的真理,在魏書生時代,孩子們的民主意識并未完全覺醒,師道尊嚴還是大行其道的,這點“改革”在當時有一定的先進性。但在新課程推進了8、9年的今天,在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今天,還津津樂道“寫說明書”至少的歷史的頓足不前。僅就上自習課說話而言,肯定不是什么大錯,或者干脆就不是錯,他能短時期內克服是個知錯能改的好孩子,絕對不是“說明書”的功勞。“升了大學”后,這個孩子往“說明書”上貼金(假如他的話不是魏書生編造的)極有可能是隨口那么一說。倒是有這樣三點值得注意:一是這個孩子三次寫說明書都是因為問別人題目,如此也要寫500字,合理嗎?二是那個班長三次“伸出5個指頭”,對于班長來說有一種權力運用的快意,于那位講話者無疑是一種恐怖行為,教育是一種生命的舒展,而不是戰戰兢兢。三是,500字,之所以對孩子們有“震懾力”,因為這500字實在是難以湊數,在“湊數”的過程中要不斷忍受心靈的煎熬,這種貌似人道的“說明書”在對學生心理的戕害絕不亞于一巴掌!魏老師到底讓學生寫什么呢?他是這樣作指導的:要求在說明書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寫的表達方法,描繪出心理活動的3張照片,每張照片上都有兩種思想在爭論。第一張照片,犯錯誤前,兩種思想怎么爭論;第二張照片,邊犯錯誤,兩種思想邊怎樣交戰;第三張照片,犯錯誤之后,兩種思想作何感想。這哪里是犯錯誤,分明是犯罪了。其實孩子們即使犯錯,也是沖動性居多,刻意計劃極少,何來兩種思想的“爭論”呢?這三個過程又難為孩子們一把,但魏老師說了,孩子們又不得不去做,只好“從靈魂深處挖掘”了。“不挖”也沒關系,魏老師又說了:寫說明書不一定非要說自己有錯誤,如果認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確,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辯護律師,說明自己這樣做的根據和對己對人的益處。在魏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知道有沒有學生“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辯護律師”,我怕不多,因為學生怕“認識不深刻”,重寫。那可不就是500字能解決的了。總讓我想起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