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缺席檢討書(精選3篇)
培訓缺席檢討書 篇1
尊敬的領導:
在下班集合,全部門要去培訓時我沒去!
對于昨天發生的事,我深表后悔。
這件事充分的說明我沒有把工作,領導的話重視起來,這也說明我對工作沒有責任心,也沒有把工作做好。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混日子的思想,F在,我深深感覺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如果不是領導及時發現,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要放任自己繼續像這樣發展,那么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甚至都無法想象以后會發生怎樣的工作失誤。因此我在向領導做出檢討的.同時,也向你表示感謝。
我已經深深的認識到了我的錯誤!請求領導原諒我一次!
檢討人:
20xx年xx月xx日
培訓缺席檢討書 篇2
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是保證新課改的有效實施和推進。目前,不少學校都紛紛加入了校本教研這個活動中,校本教研活動在各校已經展開,我校校本研修也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在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我認為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思。
探究問題一:教師總是在被動狀態下研修,缺乏自主提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該怎樣做,以形成教師自覺研修的局面?
反思與思考:切實減輕教師負擔,讓教師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現在人們往往比較關注的是如何給學生“減負”,殊不知,需要減負的不僅是學生,還有教師。教師每天都在忙個不停,是否他們所做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呢?就拿老師的教案來說吧。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規定一定時期必須寫好多少節教案,致使許多教師為了應付檢查,每次做夠做足準備,達到一定數量,學生作業隨機抽查,這樣無形中加重了老師的工作負擔,而又無法說清楚你每天到底干啥了。我校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每次常規檢查考核時,還是以誰寫的多,誰的教案詳細,誰的考核分就高,而不去研究教法,學法,及創新程度。為什么要硬性規定作業的數量呢?為了追求數量,甚至為此耗費大量精力的規定究竟有什么意義?有的一線教師長期從事同一年級同門課十幾年,幾十年,還有必要天天寫詳案嗎?我想,這類教師應該在往年的教案基礎上做一適當、必要的改進、提升,多研究些好的教法、學法,多做點教研工作,而不是機械地寫一些自己能倒背如流的所謂新教案。
另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少一些無意義的檢查,讓教師多一些時間進行研究、教學;少一些形式的東西,讓教師從大量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走上創造、研究之路。只有學校給教師創造寬松、自由的氛圍,給教師以人文關懷,使教師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學校作為合作的學習型組織才可能真正建立起來。
問題二:現在教師事務多,壓力大,尤其是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指數不高。怎樣調和生活與工作的矛盾,找回職業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
自我反思:讓教師嘗到教學研究的甜果,引領教師走上教研這條陽光大道。
校本教研必定是由一位位老師去深入探究研討。所以不要隨便評價老師的創新舉動,要突出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教師個體,使校本教研充滿生機和活力,使教師真正進入研究的狀態,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
當然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是必要的,但它們決不是校本教研的全部。所以行動的量要有個度,不能雜七雜八多項活動讓每位教師都去參與,教師展示的應該是自己的特長,研究的成果。任何平臺的搭建都應該是針對一部分人的,使一部分人的特長,因而就不能強迫所有人都去參與(當然,教師基本功除外),否則,老師都累得筋疲力盡的,那教學研究的質量、力度就無從談起了。只有不過多地去干擾老師的工作,提倡個人發揮,推動創新研究,使校園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氣象,使教師嘗到研究本身的樂趣,激發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熱情,從而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樣才能真正使教師走上教學研究這條陽光大道。
問題三:該如何把繁復日常教學工作與校本研修合理整合,怎樣在適當“減負”的前提下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
自我反思:教研任務布置要適量,有目標,有方向,讓老師能輕松愉悅的接受,遠離職業倦怠。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教師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寬松、和諧、舒暢的工作和生活空間。當今社會各界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無形之中也給教師群體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迫使老師們向著“完人”乃至“神人”的方向努力,而現實必定是現實,它與這種極端的完美主義觀念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就使教師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產生了職業倦怠感。另外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多年,但應試教育卻依然不減當年之威風。單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再加上各種活動的開展,學生和教師心力交瘁。在這種超負荷的工作重壓之下,誰還能保持愉悅、超然的心態去教研呢?
因此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就要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關注教研任務適度,而不是僅僅去給已經承受很大壓力的教師提出各種要求和更多模糊不清的任務。只有教師遇到能下手,能輕松完成的任務,才會心情愉悅,這樣教師自身生活就會快樂、幸福,他才能把這種快樂帶給工作。很難想象,一個整日愁眉苦臉的教師會真心的說一句:我工作我快樂!
問題四:專業引領不夠,主體偏離,束縛校本教研的手腳。
自我反思: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引領,放開校本研修的手腳。
教研部門很少到校進行現場指導,教研內容形式仍然沒有多少改變,模式固定,內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紹,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及教案的設計,或者僅僅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大同小異的經驗總結等。“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本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內進行的,是以解決學校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目標的,其研究主體當然是全體教師。可是在學校,由于傳統教研模式的強大慣性,教師搞教研基本上是依賴于所謂專業研究人員。也就是說,從研究課題的選擇到研究計劃的制訂,從研究活動的開展到課題結題,乃至研討課、公開課、示范課等由哪些教師講,講后由哪些人來評,哪些人參加教研會等,都事先安排好,其他教師成了配角或旁觀者。這樣一些教師便認為,教研是個別老師的事,自己不會做也無須做,只要教好課就行了。在這種認識誤區下,他們只習慣于借鑒他人好的做法,偏離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
校本教研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個人的發揮,也離不開教師集體和專業研究人員。其中,專業引領是關鍵。離不開專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專家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也可以是校內的骨干教師。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創造良好教研的氛圍。第二要輪換派教師走出去學習,把外邊的先進經驗帶回來。第三還是要加強理論學習。教師還得先從理論開始研修,說一千道一萬,這種校本研修又不是就事論事,不是局限于一般教材、教法的研究,而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研究怎樣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這種改變不是搞一次大的教研活動就能奏效的,所以研究也不能停留在聽課、評課方面,而是對某個問題的持續關注和持久研究。第四要加強實踐體驗,從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入手,操作實踐,探究研修。
培訓缺席檢討書 篇3
尊敬的:
通過這件事,我感到這雖然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同時也是長期以來對自己放松要求,工作做風渙散的必然結果,這種不良思潮的最直接表現就是自由散漫!在這件事中,我還感到,自己在工作責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過且過,混吃混喝的應付思想。現在,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如果放任自己繼續放縱和發展,那么,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甚至都無法想象會發生怎樣的工作失誤。我對我個人所犯下的這個嚴重錯誤感到痛心疾首,感到無比遺憾,感到非?蓯u,感到無以復加的后悔與悲痛。
此外,我也看到了這件事的惡劣影響,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樣自由散漫,漫不經心,那怎么能及時把工作落實好。做好呢。同時,如果在我們這個集體中形成了這種目無組織紀律觀念,不良風氣不文明表現,我們工作的.提高將無從談起,服務也只是紙上談。因此,這件事的后果是嚴重的,影響是惡劣的。為了嚴肅法紀,也為了讓公司廣大員工從此不要再走我的老路犯下如我一樣的罪行,我衷心希望公司全體員工以我為反面教材,拿我做一面黑色的鏡子,每天對照自己檢查自己,倘能如此,我想今后類似的悲劇就不會再上演。
我會以此次的檢討書作為一面鏡子,時時檢點自己,批評和教育自己,自覺接受監督。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奮進,亡羊補牢、化羞恥為動力,努力做到決不遲到,決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決不做讓領導失望的事,同時我也要通過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認識,強化我的時間觀念。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