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通用6篇)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1
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中,我往往會對孩子們進行一些語言方面的訓練。這節課我引導孩子們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想象說話,因為孩子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可能進行過這種句式的訓練,所以這節課我想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拔高,讓孩子們把句式說的更加形象更加具體。如孩子們說“白云像小汽車”時,我追問:“像什么樣的小汽車?”“是不是像奔跑的小汽車更加好?”引導了幾個后,發現孩子們關注的都是“顏色上相像”,如“像白色的花”“像白色的蝴蝶”等,此時我并沒有進一步再引導孩子們說,而是有些急于求成地給學生說了一個范例:“像奔跑的汽車,像好吃的棉花糖……”,讓孩子們像我這樣說一說,沒想到再找孩子說的時候,孩子們說的都是和我一模一樣的內容,可能是我前面引導的還不到位,一舉例又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
不足之二:整堂課的節奏有些前松后緊,前面的節奏應該再加快點,這樣孩子們創作的時間就會更充分些。
在繪本閱讀教學上,我不斷的摸索著,爭取也在不斷的進步著。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2
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中,我往往會對孩子們進行一些語言方面的訓練。這節課我引導孩子們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想象說話,因為孩子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可能進行過這種句式的訓練,所以這節課我想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拔高,讓孩子們把句式說的更加形象更加具體。如孩子們說“白云像小汽車”時,我追問:“像什么樣的小汽車?”“是不是像奔跑的小汽車更加好?”引導了幾個后,發現孩子們關注的都是“顏色上相像”,如“像白色的花”“像白色的蝴蝶”等,此時我并沒有進一步再引導孩子們說,而是有些急于求成地給學生說了一個范例:“像奔跑的汽車,像好吃的棉花糖……”,讓孩子們像我這樣說一說,沒想到再找孩子說的時候,孩子們說的都是和我一模一樣的內容,可能是我前面引導的還不到位,一舉例又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
不足之二:整堂課的節奏有些前松后緊,前面的節奏應該再加快點,這樣孩子們創作的時間就會更充分些。
在繪本閱讀教學上,我不斷的摸索著,爭取也在不斷的進步著。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3
一直對繪本教學情有獨鐘,這幾年也嘗試著在班中講了幾節繪本閱讀課,深深地感受著孩子們對這種書籍的喜愛。“好的繪本中每一頁圖畫都堪稱藝術精品”“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專家們的這些話語更是堅定了我堅持對孩子們進行繪本教學的信心。
這一次我和孩子們分享的繪本是《大衛上學去》。《大衛上學去》中的主人公大衛,是美國作家大衛•香濃以自己小時候制作的圖畫書為藍本,刻畫出的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兒形象,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搗蛋鬼。大衛·香農以小男孩大衛為主角繪制了一系列的圖畫書,包括《大衛,不可以》《大衛上學去》和《大衛惹麻煩》。上學期我在班中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了《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這個淘氣可愛的小男孩,所以這節課我又繼續把《大衛上學去》呈現給孩子們。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4
收獲一:讓孩子們喜歡上了閱讀
古城小學的孩子們沒有接觸過繪本,這節課在帶領孩子們看書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積極性非常高,喜歡上了閱讀。而且本節課我還滲透了一些閱讀繪本的方法:認真閱讀上面的每個字、注意觀察人物的動作和畫面的背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思考等。在本節課的閱讀過程中,孩子們未必會完全運用這些方法,但是我希望這些方法伴隨著孩子們以后的閱讀。
收獲二:感受到了孩子們創作的熱情
孩子們都有爭搶好勝的心理,課上我鼓勵孩子們也動手畫一畫繪本,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個個都興致勃勃的畫起來,下課了有的學生還舍不得走,還有的學生邊走邊把他匆忙畫完的畫遞給我看。在本節課上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創作的熱情。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5
一、設計意圖: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游戲,且與同伴合作意識增強故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設計基于大班孩子這一特點,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導入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通過游戲“創設螞蟻搬運糧食所要經過的路線”,發展幼兒的跑、跨跳、平衡、鉆等綜合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同伴合作的意識。進而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并在愉悅的游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跑、跨跳、平衡、鉆、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萌發同伴合作意識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3、遵守游戲規則。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及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準備
1、牛奶箱、球、平衡木、鉆圈、“樹林”、筐筐、起點標記、箭頭標記、音樂、運動圖譜。
2、場地布置:
五、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伴奏下,師幼一起做熱身操。播放音樂《幼兒啦啦操牛奶歌》。
教師扮螞蟻媽媽,帶領幼兒(扮小螞蟻),隨音樂做熱身操《螞蟻操》。
教師指導語:孩子們,今天天氣真不錯呀!我們來鍛煉鍛煉吧!要求跟節奏、有力度做熱身運動。
(二)小螞蟻練本領
教師指導語:冬天就到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的糧食,請小朋友搬運糧食。導入活動學習兩人不直接用手夾一個球向前走。
1、出示球讓幼兒探索、嘗試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怎樣夾,球不會掉下。重點強調“不直接用手,兩人合夾一個球”。鼓勵幼兒探索可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夾球。
2、請個別幼兒示范夾球,并講解幼兒夾球的情況。
3、請幼兒找個寬松的地方練習兩人合夾一個球向前走,同時強調不能直接用手喔!
(三)游戲“小螞蟻搬運糧食”
1、小朋友的本領練得真好,我們開始搬運“糧食”吧!游戲前出示運動圖譜。教師介紹路線:從起點出發,兩人手拉手先跳過水溝,繞過樹林,再走過獨木橋、鉆過山洞,來到草地兩人一起夾好球向前走,走到筐筐處把球投入筐內,最后兩人手拉手往箭號方向跑回。
2、請兩個幼兒示范游戲玩法。強調游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后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后面。游戲繼續進行。
3、幼兒分兩組進行第一次游戲。(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較短)
4、第二次游戲:增加難度,兩人夾球向前走的路線拉長,同時加寬“水溝”,要求幼兒克服困難與同伴合作完成。
5、第三次游戲,兩組幼兒進行比賽,強調游戲規則。(兩人跨跳水溝、繞過樹林、往箭號方向跑回時一定要手拉手,夾球時不能直接用手,跑回后手拍下一位小朋友,自己站到隊伍的后面。)(播放音樂甩蔥歌)
(四)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動作。
1、我們玩得真開心,小螞蟻搬運了足夠的糧食,很累了,跟教師一起做放松動作吧!(播放音樂“彩虹的約定”)
2、簡單講評幼兒的活動情況。同時讓幼兒感受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3、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快樂做運動》活動的成功之一在于通過創設情景“螞蟻搬運糧食準備過冬”來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怎樣搬運糧食呢?搬運糧食要經過哪些路線呢?以此讓幼兒自然從練本領開始學習。問題情景的創設有助于促使幼兒發現本次活動的學習重點:兩人不直接用手合夾一個球向前走的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成功之二在于本次活動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增強跑、跨、跳、平衡、鉆、不直接用手夾球向前走等綜合運動能力。在活動中探討不同的夾球方法,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及于同伴合作的意識。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完成了動作技能的練習,真正讓幼兒體驗趣味體能運動的快樂。
成功之三在于教師將游戲分層次實施,從易到難。充分運用運動圖譜,讓幼兒明白并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游戲進行三次:第一次夾球走的路線較短;第二次夾球走的路線拉長,且加大跨跳寬度,在游戲中要求幼兒手拉著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次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到了大班幼兒喜歡玩有競爭的游戲,且會為比賽中的伙伴喊“加油、鼓勁!”充分體現了“團結與合作”的精神。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并在愉悅的游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大衛上學去教學反思 篇6
不知不覺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多月時間,在每天的集體活動中,我都會讓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老師疊被子、一起洗臉洗手、一起吃點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著做,我會鼓勵他們,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幾十個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個一個的檢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隊去洗手間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靜地吃水果,這時我才會暫時松口氣。我覺得,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孩子只有這樣,才是常規好。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讓他們自由的說話、自由的玩兒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漸漸的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并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幾日起床的時候,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讓孩子集體行動。我叫已經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訴還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會兒。那些先疊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經坐在桌前聊天。我并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為什么硬要打斷他們,讓他們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檢查衣服穿好了沒有,穿好衣服以后小女生們等待著排隊來梳頭,因為人少,沒有了等待。剛才在一邊談話、穿鞋子的小朋友,發現老師在檢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過來。有的小朋友還提醒那些沒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頭。我笑了,原來孩子們并非一定要在老師的指揮下才知道干什么。經過一年多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他們已經熟悉了什么時間做什么,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為什么我們非要緊緊抓住每個環節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緊張地按照統一的常規,步調一致地做事呢?這樣的被動服從又有什么意義呢?
雖然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讓孩子生活得輕松,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這對他們今后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松些。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什么時間做什么事,都是有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額大、班級里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著,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上廁所要排好隊),(上課不要隨便講話)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系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但必要時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們可以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大班的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學習合理地利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煉,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后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