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行為及反思(精選3篇)
不文明行為及反思 篇1
今年五一爸爸帶我去云臺山玩,來到山腳下,只見山頂上云霧繚繞,云海茫茫,美如仙境,怪不得這座山叫做云臺山。路旁立了一塊木牌,上面醒目的寫著幾行字:“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
我想山上一定非常美麗,就迫不及待的和爸爸向山上進軍。當我們走到一條羊腸小道時,我小心翼翼的抓著木頭扶手慢慢往前走,卻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腳下一滑,掉了下去,好在旁邊有欄桿攔住了我,我的手疼極了,感覺似乎斷了。我抬頭一看,不知是誰把香蕉皮扔到了石階上,真缺德!我這時注意到扶手上也被刻滿了字,有的刻的是某某到此一游;有的刻的是自己的名字;還有的刻的是自己的QQ……這些字歪歪扭扭,真難看!
當我走到黑龍洞時,我驚呆了,有幾位叔叔阿姨正在石壁上刻東西,我真想上前阻止他們,但看著他們又高又大,我退縮了。這時候來了幾個十一二歲男孩,他們不知從哪里采來的花兒草兒,站在巖石上玩起了“天男散花”,那一片片美麗的花瓣在空中哭泣著……
當我走過大大小小的池塘時,總能看到一些小朋友拿著瓶子在捉小蝌蚪。看著瓶子里的小蝌蚪,我真為它們擔心,它們能夠長成青蛙嗎?能夠重新回到這美麗的云臺山嗎?等待它們的是什么呢?我想只有那可怕的死亡。這些小朋友真殘忍!
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每一個都有責任保護它,愛護它,讓它永遠美麗。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游客,就像木牌上所說的,“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么都別帶走。”
不文明行為及反思 篇2
由于全文這四段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我設(shè)計指導(dǎo)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二、三自然段,通過檢查朗讀來檢查自學的效果。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自己操作課件,欣賞四季圖。最后一段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給春天畫太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春天的類。
以讀帶說,深思善感 。一年級的學生,語言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更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先引導(dǎo)學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復(fù)熟讀的基礎(chǔ)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問題的形式用文中語句引導(dǎo)回答。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表達得確切,說得流利、暢通,幫助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chǔ)上進行說的訓練,做到朗讀與思考有機結(jié)合,讀說相得益彰。我向?qū)W生提出:
“你有什么疑問要問小哥哥嗎?”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后讓學生通過思考再回答:1、小哥哥為什么要畫個綠綠的太陽送給夏天?2、小哥哥為什么要畫個紅紅的太陽送給冬天?3、小哥哥為什么要畫個金黃的太陽送給秋天?4、小哥哥為什么要畫個彩色的太陽送給春天?發(fā)問促讀,問讀結(jié)合,讀中有思,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讀而后答,教學中所設(shè)計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的讀說訓練,以讀帶說。
不文明行為及反思 篇3
在引導(dǎo)學生感受“莊稼的東園”一節(jié)后,我也想到了只讓學生體會莊稼在園中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不夠的。于是,我也是帶學生“再走一步”,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整個園子的印象,學生這是興趣來了,各抒己見,異常積極。有的說這是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是“豐富多彩”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鳥居蟲棲“的園子等等,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詞語積累,更是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進行到文章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師生共同感受“祖父的園子”是“我的東園”。如果在此只引導(dǎo)學生感受作者在園中的東趣,體會作者的童真,童趣。這很容易做到。但我姐的此時應(yīng)“再走一步”。讓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同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自己有沒有與作者相似的生活場景,這一句,學生的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快樂洋溢在臉上,幸福蘊含在學生一段段精彩的描述中,讀到到作者跟祖父在院子中干活的情景時,學生都聯(lián)想到了自己在田間跟父母勞動的場面,都感到這段描寫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還有當同學們讀到作者用瓢給莊家澆水。將水澆向天空時,有個男生回憶起了自己玩耍的情況,他記得當時那里一個噴水槍,將水噴到天空,沒想到天空中竟然出現(xiàn)了一條彩虹,伙伴們興奮極了,叫著,跳著,笑著,飛快的從彩虹橋下鉆過……
教學至此,課文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教室里同學們沉浸在作者的快樂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教師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的意義,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之外,“再走一步”,使能體會到文本背后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