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精選7篇)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1
小強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同學,平時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得都比較好。但是,有一次因為某件事,老師批評了他,與老師發生了頂撞,以后,同老師的關系就比較緊張了。
案例分析
在學校里,學生和老師天天相處,有時會由于種種原因造成誤會,產生分歧。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因素很多,有的與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批評學生時不注意時間、地點、場合,沒有深入調查和分析造成處理問題不公,遇事不順心而把個人情緒帶入課堂,對學生過多的懲罰和指責等,會傷害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雖然不能排除學生在某些方面應當承擔責任,但是無論是什么原因,學生同老師的緊張關系必須要得到恰當的處理。如果雙方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師生關系,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乃至學生個性的發展。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2
男生小東,11歲,小學五年級。該生的表現為:貪玩,學習興趣不高,和同學關系不好。最近,在他身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幾個同學的錢,共計348元!經查,原來他為了與同班幾個愛玩、會玩的同學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給對方多少錢。到那天為止,他已付出了近400元。
在班里,他不學習,作業常不能完成,又以各種理由搪塞;在與同學交往中,愛講大話,情緒反復無常,常推卸責任;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講信用;不注意個人衛生,身上總有一股說不清的臭味。他一度處于自卑、自棄的失助狀態中,淪為個別霸道學生的攻擊目標。
案例分析
當前,兒童青少年的交往問題開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孩子由于家庭教育或是內心認知的一些誤區,不愿與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當他們意識到交友的需要時,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慘痛的。上述案例中的小東和徐梁就是如此情況。小東的同學關系處得不好,他不是從自我方面找原因,努力糾正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極的方式來應付,借用金錢等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際交往不順帶來的壓力。而徐梁則是由于從小在同伴交往中受到的挫折,所以才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排斥朋友。這些都是人際交往習得性失助感導致不正當的自我防衛機制的個案。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3
王某某,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
1、人際關系惡劣,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要不就咬人。
2、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案例分析 1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爺爺對他言聽計從,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
2、后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由于該生自小過于寵愛、放縱,家長怕他吃虧,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卻目中無人,動不動就打人。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并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于家庭的病癥,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征。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4
1.接聽時間:當聽到電話響鈴時,請不要太晚接聽,鈴聲是三聲聯機;不要讓別人拿起電話。電話響了大約3秒鐘。如果你長時間沒有接聽電話,或者等待對方不禮貌,另一方在等待時會非常焦慮,你的單位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2,拿起電話:先告訴對方他不找,然后問對方是誰。
3.如果有局外人與您交談,您也應該拿起電話。當你接聽電話時,你必須解釋誰在那里,建議對方不能說深層次的問題,然后建議讓對方選擇時間給他打電話。
4,對方撥錯電話:遇到錯誤的電話:先提示對方撥錯,然后可以重復自己的號碼。
5,記錄:始終牢記5W1H技能,所謂5W1H指1當2時誰3誰在哪里4什么5為什么6為什么6如何進行。這些信息在工作中非常重要。撥打電話和接聽電話同樣重要。電話記錄既簡單又完整,具體取決于5WIH技能。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5
摘 要:當前,我國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存在不少問題,如何解決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障礙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學生、家長和社會這三方面入手來解決這一難題,尤其注意加強對小學生的教育和訓練,增強小學生與人交往的意識,培養小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良好的交流品質,拓寬小學生人際關系交往的途徑等。
關鍵詞:小學生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障礙
心理學家們今年來研究發現:一個人一天中約有60%―80%的時間花在與親人、朋友溝通上,通過研究一萬個成功者的家庭案例發現,一個人的“智慧、專門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能力。很多事實表明,小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往往決定他們以后的發展,目前,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出現許多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障礙。改善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克服人際關系障礙,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1]
一、小學生人際關系的發展過程
小學時期是兒童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兒童開始學校生活的第一個階段,是兒童學習掌握各種基本技能,掌握人類科學文化的最基本的知識,并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的時期,小學也是兒童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艾里克森認為,小學階段是關于自我生長的決定性階段。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學習,第一次接受學習賦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會任務。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小學生必須勤奮學習,同時他們又害怕失敗,這種勤奮感和自卑感的矛盾便構成了這一階段的危機。[2]
二、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障礙
《知心姐姐》雜志社曾在北京、上海、吉林、遼寧、河南等19個省市、自治區進行的針對中小學生及其父母最關注的一些問題調查,受到有關人際關系的有效答卷共5782份。以“我的苦惱”為主題的調查結果顯示: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已成為孩子第二大苦惱。以“心理健康問題”為主題的調查結果顯示:輔導孩子處理人際關系,也成了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時,排在第二位的重要內容。[3]
引發中小學生苦惱的因素(因有少量同學同時寫了不同類型的苦惱,所以百分比合計總數大于100%):學習與考試引發的焦慮(72.26%)、人際關系處理不好(21.42%)、生活條件和環境差(10.03%)、有不良習慣(8.05%)、自我形象與自我感覺差(3.67%)、自主行為受利限制(2.66%)。
由此可見,小學生的人際關系障礙(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已成為小學生及其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4]
三、小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表現及其原因分析
1.小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典型表現:
1.1被動。主要表現為:小學生做事缺乏主動性、缺乏熱情。許多事情都要在別人的督促下才能完成,有時需要多次督促。另外,小學生在人際關系中處于被動,還表現在他們一味地遷就別人,附和別人,甚至追隨別人,以至于失去自我,失去個性。最常見的就是“隨大流”“攀比”。[5]
1.2攻擊。人際關系障礙中的攻擊性表現為說話刻薄,出口傷人,自以為是,侮辱或者非難他人,散布流言蜚語,妨礙他人做事。這類小學生的人際關系就十分緊張,很少有同學與之交往,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所圍困。所以在小學課堂上經常出現小學生刻意不回答本該回答或者可以回答的問題,這種現象也屬于“攻擊”范圍。
1.3固執。固執的小學生做事不聽從別人的勸阻,一意孤行明知自己錯了也仍舊堅持錯誤,不肯悔改。
1.4自我表現。自我表現的要害是以“我”為中心,對別人一概加以排斥,往往是“惟我獨尊”,其他都不在話下。自我表現的最終結果是導致日益嚴重的孤獨與痛苦。教師應正確看待這種現象。
2.小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原因分析
2.1父母的溺愛,導致小學生不愿與人接觸,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和長輩都是萬分疼愛。孩子們自然遇到事情就會以個人利益為先,容易跟同學產生矛盾。也有的家長保護欲過強怕孩子受傷阻礙孩子與外界的接觸,這樣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少了,與人交往的范圍也就更狹窄了。[6]
2.2個性上的缺陷,阻礙了小學生人際關系的發展。很多孩子在跟外界接觸時會不由的表現出緊張害怕,甚至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害怕見人。還有的自傲、盛氣凌人,羨慕嫉妒其他孩子、任性等任何一種的個性缺陷都會成為人際關系障礙。
2.3生活上的挫折,成為小學生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阻力。例如:某次考試考得不好,受到老師嚴重的批評或同學間的矛盾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小學生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阻力。
2.4教育觀念的誤導,阻礙了小學生人際關系的發展。許多家長和老師注重學知識,學技能,疏忽對學習上的關心和引導。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小學生也就局限于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發展,而沒有很好地接受如何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教育和指導,從而阻礙了他們的人際關系發展。
四、解決小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具體方法:
1.對小學生的教育和訓練
有一下幾種方式可以參考:增強小學生與人交往的意識;培養小學生爭取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交往品質;教給學生正確的途徑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和自我調適的技巧;拓寬小學生人際交往的途徑等。
對小學生與人交往意識及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的培養絕對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應引起每一位教師和家長的重視。
2.學校教育的完善。
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和訓練,還是與學生家長充分合作,主體都是學校,具體的執行者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自身功能的完善對小學生發展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人際關系障礙具有根本性意義。
總之,學校教育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師要真正做到關注學生心靈,從多方面多角度關注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消除人際關系障礙。
參考文獻:
[1]《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沃建中主編,科學出版社,20xx
[2]《當代青少年學生心理障礙與教育》,余基強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人際關系心理學》,鄭全全、俞國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及對策》,舟山市普陀區東港小學,李雪芬
[5]《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6]《加強人際交往,改善人際關系》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6
一、電話鈴響兩遍就接,不要拖時間。
拿起呼筒第一句話先說“您好”。
如果電話鈴響過四遍后,拿起聽筒應向對方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這是禮貌的表示,可消除久等心情的不快。
如果電話內容比較重要,應做好電話記錄,包括單位名稱、來電話人姓名、談話內容,通話日期、時期和對方電話號碼等。
二、電話的開頭語會直接影響顧客對你的態度、看法。
通電話時要注意盡量使用禮貌用詞,如“您好”、“請”、“謝謝”、“麻煩您”等等。
打電話時,姿勢要端正,說話態度要和藹,語言要清晰,即不裝腔作勢,也不嬌聲嬌氣。
這樣說出的話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也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只要臉上帶著微笑,自然會把這種美好的、明朗的表情傳給對方。
特別是早上第一次打電話,雙方彼此親切悅耳的招呼聲,會使人心情開朗,也會給人留下有禮貌的印象。
電話接通后,主動問好,并問明對方單位或姓名,得到肯定答復后報上自己的單位、姓名。
不要讓接話人猜自己是誰(尤其是長時間沒見的朋友、同事),以使對方感到為難。
三、打電話時,應禮貌地詢問:“現在說話方便嗎”?要考慮對方的時間。
一般往家中打電話,以晚餐以后或休息日下午為好,往辦公室打電話,以上午十點左右或下午上班以后為好,因為這些時間比較空閑,適宜談生意。
四、打電話、接電話時,如果對方沒有離開,不要和他人談笑,也不要用手后住聽筒與他人談話,如果不得已,要向對方道歉,請其稍候,或者過一會兒再與對方通電話。
五、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時,不要隨便傳話以免不必要的麻煩,如必要,可記下其電話、姓名、以回電話。
六、要學會配合別人談話。
我們接電話時為了表示認真聽對方說話,應不斷地說:“是,是”、“好,好吧”等,一定要用得恰到好處,否則會適得其反。
要根據對方的身份、年齡、場合等具體情況,應付方式各異。
七、掛電話前的禮貌也不應忽視。
掛電話前,向對方說聲:“請您多多指教”、“抱歉,在百忙中打擾您”等等,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八、辦公場合盡量不要打私人電話,若在辦公室里接到私人電話時,盡量縮短通話時間,以免影響其他人工作和損害自身的職業形象。
小學生人際關系的心理案例 篇7
首先,打電話禮儀
1,時間選擇:和私人電話選擇有效時間,晚上10點以后,早上7點之前不要打電話,吃飯時不要打電話,請不要打電話給假期。
2,空間選擇:私人電話較好在家里玩,在單位工作電話。不要使用單位電話談私事,不要在公共場所打電話。
3,快樂的心情:打電話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好心情,所以即使對方看不到你,也會以愉快的語氣感染你,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因為面部表情會影響聲音的變化,所以即使在手機上,我也要看看我的心態來處理它。
你打電話的時候一定不要抽煙,喝茶或吃零食。即使是懶惰的姿勢也可以被另一方聽到。如果你在彎腰時躺在椅子上,另一方的聲音是懶惰和懶散的。如果你坐直,聲音會很甜,充滿活力。因此,當你打電話時,即使你看不到對方,你應該把自己看作是在前面,并盡可能地注意你的姿勢。
5,通話時長:不宜短。長話短說,胡說八道。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并在開始時介紹自己。
6,錯誤的電話主動道歉,發短信的祝福較好帶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