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師節座談會講話稿
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XX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政治學理論兩個學科獲批國家重點學科,實現了我校國家重點學科零的突破。進入以來,我校獲批13個xx市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含三個重點培育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政治學理論、歐洲經濟—社會史、物理化學4個二級學科成為xx市“重中之重”學科。初步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博士學位點為核心,部分可與國內一流大學相比肩的強勢學科,以及教育特色學科群、基礎學科群和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應用學科群。
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師資隊伍建設結出豐碩成果。一線教師(含教輔)人數占全校教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70.08%,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達到48.29%;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顯著提升,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達到84.72%,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27人。每年都有數十名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或畢業于國內重點大學的青年才俊補充到教師隊伍中,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日趨合理。
目前,學校聘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雙聘院士和資深教授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國家批準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8人,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xx市授銜專家3人,xx市“千人計劃”4人,xx市特聘教授9人、xx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6人。初步建成了一支適應我校事業發展需要,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協調發展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學校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112所大學或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與韓國世翰大學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已擴展3倍;獲批與日本國立三重大學合作舉辦“日語教育”專業本科項目;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多所大學實現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并軌,課程學分互認互換、學位互授、本碩接讀。
分別與肯尼亞內羅畢大學、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師范大學合作承辦孔子學院,其中,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連續6年蟬聯“先進孔子學院”稱號,被譽為“中非教育交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累計選拔536名漢語教師志愿者到30個國家承擔漢語教學工作。
學校成為國家政府獎學金接收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和澳門推免生接收院校。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國留學培訓基地、法語聯盟、美國頂尖大學“高端領航漢語教學項目”等先后落戶我校。辦學條件根本改善XX年1月新校區二期工程竣工后,分散在校外的6個學院全部遷入,實現了學校的總體搬遷,新校區變成主校區,從根本上改變了校區分散、狹小的局面,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XX年,圖書信息中心、體育場(館)、研修中心等項目又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學校先后投入資金,建設各種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房等,建立了校園網絡信息系統,不斷推進圖書、檔案信息化建設,使得新校區功能進一步完善。
同時,在xx市教育兩委的部署下,學校大力實施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校園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和“生態化、園林化、數字化”的校園規劃目標基本實現。
校園文化建設氛圍濃厚學校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度重視以優秀的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搭建了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平臺,構筑了大學生就業和學業指導服務體系,完善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機制,完善了“德育一體化”育人模式。
建成校史館,精心打造了一批獨具人文特色的校園景觀,制定并實施《師范大學視覺識別系統》,組織開展“感動師大”人物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良好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氛圍。
經過一代又一代師大人的努力,培育出“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學風和“誠實守信、勇于擔當”的校風,學校的文化品位和社會聲譽不斷提升。
近五年來,學校及各單位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數十項市級以上集體榮譽稱號。
回顧歷史,我們要感謝各級組織和領導對師大的關懷、指導和支持;感謝各界社會賢達、各方有識之士,匡扶教育、造福桑梓的義舉和殷殷之情;感謝曾經在師范大學這塊熱土上辛勤耕耘的離退休老領導、老教師對學校工作的傾情付出;感謝所有校友對學校發展的熱情關注、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感謝全校的師生員工,是你們給了學校動力、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