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必須遵守的師德觀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必須遵守的師德觀心得體會 篇1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個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一日千里、日新月異,教師行業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讓學生學得簡單,教者教得愉快,確實是件不容的事。教師每一天擔負著繁重的工作,在這種狀況下,就更應加強師風師德建設。近段時間來,透過學習《中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對教育事業強烈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應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擔起培養下一代人的職責,塑造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一、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首先就就應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愿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能夠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在人際溝通方面有師生相處融洽諧和的親切感。我們的工作,使無知的玩童變成了優秀學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為祖國的棟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就應有個明確的目的,為理想而奮斗,雖苦但樂在其中。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關注事業的發展,這是每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二、善待學生,安于教學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傾注愛心。教師沒有深切的愛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注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排解學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理解“差生”,從不冷嘲熱諷,而是耐心地幫忙他們找差距,給他們安排適當的主角,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于他們的一點點進步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感到自信。
三、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于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于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于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職責感,來源于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并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能夠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
教師必須遵守的師德觀心得體會 篇2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轉眼間,踏上講臺身為人師已經有快十年了,一路走來,有淚水,也有歡笑;有迷茫,也有收獲。剛剛踏上講臺之時,戰戰兢兢,教書育人,事關國計,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學習他們教書之法,秉承他們的育人之德。半年下來,長進甚大,成熟不少。這次縣里組織學習《教師師德建設》,學習以來,收獲不少,迷茫的心里點起里亮堂的明燈,曾經的困惑在次釋然,找到了明確的答案。通過學習,我認為: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教師必須遵守的師德觀心得體會 篇3
一場沒有演講稿、沒有PPT的激情演講震撼了會場的300多位教師們。崔躍松老師的演講以他藝術的掌握、心理學的學習、知識的淵博、獨到的見解、人格的魅力、超強的記憶力等,使得老師們佩服、折服,獲得現場全體教師多次熱烈的掌聲,我們每位教師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師德教育。
崔老師圍繞《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師》為主題談論了一系列有關師德師風的獨到見解。怎樣做有幸福感的一流教師,崔老師送給大家三個字,分別是:“品”、“愛”、“能”。
崔老師例舉了很多實例指出作為一名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不能傷害孩子的尊嚴,做一個有品的教師,同時教育孩子從小做一個有品的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最重要的是傳道,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不可在小時候養成品行問題,長大了會丟了自由。而名聲就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上,自律和他律的結合才是師德師風的保證。
正如崔老師的一句話:“吃不飽的時候只有一個煩惱,吃飽飯時卻有無數煩惱”,這是一個浮躁、急躁、甚至暴躁的社會。我們不能掌握我們的命,但是能掌握我們的運。“希望是火,失望是煙,人生路上一直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人生雖有不如意,但也要愛自己、愛生命。當然也要做到愛別人:愛別人的孩子、愛別人的父母、愛同事,愛身邊每一個人。崔老師向我們傳授了為人處事的“四二二”定律。四項基本原則:當面尊重、背后贊揚、好事想著、壞事幫忙;練就兩樣本領:做事讓人感動、說話讓人高興;吃下兩樣東西:吃苦、吃虧。愛別人要從身邊做起,作為教師更要從對學生的點滴關愛做起,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能做到愛別人的孩子是偉大的。人生就一萬多天,有人只是過了一天而重復了一萬次而已。有的人一輩子暗淡無光,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讓我們的生活精彩就要愛我們的事業,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育工作者如何體現自己的“能”,崔老師說:“班主任就是領袖,而不是領導”,什么叫“領袖”?我想就是做學生的偶像吧,你不用扯著嗓子喊,你不用大發雷霆,學生就會跟著你走,因為他崇拜你。當然,我們也要培養學生做一個有“能”的人,讓學生全面發展。成功人的標志是具有“三頭”:筆頭、口頭、領頭,而成為成功人的途徑是讀書、拜師、見世面。我們每位老師都應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文學、業務水平,要身體力行地學習。不登泰山怎么知道泰山的雄奇、險峻,教師應有豐富而廣博的學識和開闊的視野。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崔老師的報告,帶給我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啟示。現在的教育要交給孩子什么?是知識嗎?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我們應教育學生做有品的人,做有愛的人,做有能的人,這不就是有學問的人嗎?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對,絕對的好,這就是學問。我們在教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育人,這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