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教師的讀書心得(精選3篇)
做卓越的教師的讀書心得 篇1
1、把班主任工作作為一項事業
愛心--教育成功的前提:愛孩子,是教師合格的底線,但教師還要研究愛的科學和愛的藝術,研究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哪些不同需求的愛。 童心--走進學生的橋梁
責任心--教育成功的保證:既然我們選擇了在黑板前站立,我們就選擇了一種永恒的姿勢,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2、把班主任工作作為一門科學
當我們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留意觀察,也許你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精彩世界。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是一個靈魂撞擊另一個靈魂。 教師的關懷應是無條件的,公平公正的:無論是聰明的還是遲鈍的,是漂亮的還是難看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也無論他來自什么樣的家庭......
3、把班主任工作作為一種藝術
我們必須承認教育不是無能的,如果教育是無能的,當然就沒有必要辦學校;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教育不是萬能的,如果教育是萬能的,還需要監獄和司法嗎?
在研究我們的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同時,研究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合理的、正當的要求,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大秘訣。
沙里淘金,放大優點,并且發自內心地賞識他們,你就會發現,你的真誠和贊美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做卓越的教師的讀書心得 篇2
今天有幸通過骨干教師培訓這個平臺觀看到了董老師的《做卓越的教師》講座,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感覺收獲很大。他涵蓋了教師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研修組織和家庭教育等多個方面。
卓越顧名思義就是杰出,怎樣讓自己變成一名杰出的老師呢,這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可以細化到小的方面來首先提高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優秀杰出的名師確實是教師中的楷模,普通教師效仿的對象,在羨慕別人的同時,我們應首先提高自己。所以我覺得提升自己的能力、實力是首要條件。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就數學老師來說,首先要具備一個大的框架,就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次是具備全面的數學能力,另外就是數學教學能力,這里面包括數學教學認知能力、了解教學對象能力、分析處理教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還有就是數學教學思維能力、教學監控能力、評價能力等。讓自己變得優秀的前提條件就是強大自身,提高自身水平、修養、能力等。
愛護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是教育的根本。愛,能產生力量。因為愛,自己才會樂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會覺得不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愛當做教育成功的法寶。
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感是教育的應有態度。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于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陶行知曾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教師職業的職業特點更是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不能把教師職業僅僅當作謀生的手段,而應將其視為天底下最偉大的事業,為事業心甘情愿地奉獻、犧牲,這是超越功利層次的敬業精神。只有具有敬業精神,才能產生發自內心的情感,包括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對教師職業有高度的自豪感;才能把國家和社會的希望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教育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去探索和創造。
讓自己變得優秀之后我們再來看卓越,卓越是優秀的又一個臺階,它被人們所仰視、所崇拜、所學習,是楷模、是激勵、更是動力。追求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做魅力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的心愿。《做卓越的教師》猶如饑渴的人遇到了一塊面包,為我們老師點亮了一盞路燈,在今后工作中我會以卓越教師的要求來勉勵自己,朝著這個目標邁進。最后用一句話總結一下體會就是——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永無止境。
做卓越的教師的讀書心得 篇3
課改是壓力也是機遇:新課改除了需要理念的更新外,開設選修課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種新內容,看似是高中教師的一種壓力,同時也應該視其為幫助老師業務成長的平臺和機遇。
要求教師會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活動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開的。可以說,不斷地把人類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設備加以改進并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這是人類教學進步的重要動力,是教學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斷提高的重要物質保證。特別是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盡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另外,提高實驗動手能力,也是新課改對科學教師的必然要求。在科學教學中強調教師的動手能力。首先是由學科特點決定的。科學教育中,物理、化學、生物等都是實
驗性學科,其主要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因此,實驗操作與演示實驗能力是教師的基本功。實驗操作能力主要包括:⑴對實驗儀器的操作能力;⑵對實驗過程的操作能力;⑶對結果測量的操作能力。其次,現代科學教育強調過程性教學,即把學生學習知識結論的過程設計成科學家探索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驗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讓學生直接動手做、動手實踐的內容。要勝任這類教學,教師不僅自己要會做,而且還能在學生動手做的時候手把手的指導,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種問題,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教師還能自己設計、制作各種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把抽象的知識、概念轉變為各種學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過程。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體驗,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
要求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首先明確課程的知識結構。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了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系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最后,我認為對教師來說,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社會生產、生活知識是十分廣泛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自我改進的迫切要求,以敏銳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了解、搜集本地區的自然情況、生產情況、生活情況以及社會改革科學技術的應用情況。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
總之,在新形勢下,教師在學生面前的角色轉變必將成為事實,我們教師應當作好充分的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應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