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精選5篇)
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 篇1
10月22日晚我物理二班全體同學在二號樓0403教師召開了“我的大學生活”主題班會。班會一同學們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為主題,通過此次班會,同學們加深了彼此的認識,對大學生活有了正確的認識,對同學們更快的融入大學,樹立積極目標有重要影響。
這次班會與7:10分在二號樓召開,全班78人全部趕到參加,本次班會基本上可以說開的很成功的,但是還有一些地方令人不太滿意在這里做一下總結。
首先班委成員一次就自己的本職工作表示了暢想與決心,并以《學生手冊》為載體講了一些校規校紀。
然后杜爽老師作了重要演講,她針對大一新生提出了建議。一要擺正心態,勿自卑勿自負,她的那句“如果你感覺在師大屈才,就先當師大第一”相信撥動了許多新生的心弦;二是要樹立正確的目標;三是要在大學期間做幾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培養一兩種終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他的話讓同學們獲益很多。
然后來自大二物理3班的學長到場就生活學習等方面給我們進行了重要指導。其間朱川川班長以一個大哥哥的身份講了許多有關學分制、選課以及和同學們交往的多方面的問題。文藝部長喬天宇的言談詼諧、體育部長孫廣州的減肥妙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挺像。
為了增強娛樂性,班會期間還穿插了班委們精心準備的小節目,有的是讓說出班級同學名字的小游戲,有的是請到場的學長與我班同學同臺唱歌,還有繞口令、魔術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活躍了班級氣氛,增進了班級成員間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最后班會結束之前,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宋老師制作的PPT,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同學們要積極努力的把握好大學四年,尋求生活的意義。他諄諄教導同學們要志存高遠,拒絕灰色和墮落,苦口婆心,發人深省。看完后同學們都靜靜地離場了,相信內心都有極大的收獲。
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 篇2
感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也我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懂得感恩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
時至今日,社會在變遷,經濟在發展,我們90后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冷漠不知感恩的現象,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天經地義;認為老師對自己的教誨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被愛,不知回報。
學會感恩,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是大學生人才培養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我班開展了“大學生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旨在讓全班同學對感恩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次班會以廣電新聞聯播拉開帷幕,報道了一些與感恩有關的事件,使同學們對感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節目詩情話意讓我們在感受詩歌美妙的同時,感恩也更加深刻地留在了同學們的心里;動聽的音樂總是讓人的心靈有所震撼,一曲曲有關感恩的歌曲在耳旁響起,同學們對感恩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這次班會,大家都對感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們應該學習感恩,學會感恩,在學習中、生活中用感恩的心去面對。
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 篇3
12月11日,在雙語實驗學校開展的“蓓蕾讀書工程”活動,對我們來說,這確實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透過觀摩了四位老師風格不一,各有特色的課,以及聽了的關于課外閱讀課的報告,我受益匪淺。置身于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閑,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贊嘆。高蕾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李桂花老師幽默的語言,劉淑慧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以及代尊榮老師的舉止大方,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贊嘆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勤于記讀書筆記,注重表達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學生閱讀潛質的培養首先來自于教師課堂教學,閱讀方法也來自于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我們要求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明白詞句,抓住重點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多讀,并指導培養學生在朗讀中感悟。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挑選一些既貼近生活又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段,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學生想知道的社會資料、熱點問題,又文字優美,指導學生閱讀,積累自己的資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學中根據課本里學習的資料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透過廣泛的閱讀,很多學生因閱讀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質的變化,閱讀潛質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華。
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資料,以激發其閱讀興趣;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開展非富多彩的活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因此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瑯瑯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僅有利于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平時課外詩歌指導時,安排每周背一詩(詞)。在每首詩詞拓展引進時,采用“同題異文”(同一題材的詩詞)、“同人異文”(同一作者的詩詞)、“同意異文”(同一情感類型的詩詞)等途徑擴大古詩文的閱讀量。在進行詩文感悟時,以感受為主,明白為輔。主要以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美讀,去背誦,去想象,讓學生能上口,有味道就行。
3、能夠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
三、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潛質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讀書亦是如此。然而,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指學生選取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
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務必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取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因此指導學生正確地選取課外讀物十分重要。
2、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
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間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確實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人人時時學語文、用語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了各種類型的文章,在老師的引領下,文字帶他們進行了時空的穿梭,領略了各種風情,遨游了藝術殿堂,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教學安排時,還能夠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透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并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幫忙學生廣開信息渠道,超多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潛質。
3、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創造一切條件,幫忙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勤動筆
在閱讀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書上做筆記,劃線、打重點號,也能夠邊讀邊思考,及時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閱讀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資料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用心開展年級組內讀后感和讀書筆記寫作比賽。
促進他們做到勤動筆,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的習慣的養成。使明白消化資料,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潛質。滲透性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發奮!
透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明白了:書,就像我們人生這條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鮮花,你采擷的越多,生活便會越豐富多彩。
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 篇4
全國中小學正在同步開展“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主題班會。“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讓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導他們從小擁有遠大志向、寶貴勇氣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樣的人稱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報國”會成為孩子們之間熱切討論的話題,也可能讓很多家庭幾代人坐在一起,共同追尋家國記憶、感悟英雄精神。
億萬網友既被活動主題宣傳片中抗戰老兵、烈士英模的畫面所震撼和打動,也積極響應,分享“我們家的報國故事”。一張照片、一個軍用水壺、一封家書、一本證書、一枚獎章……很多人突然發現,家中這些看似簡單的老物件,其實是長輩為國為民奮斗打拼的歲月見證。這些普通網友所分享的故事,雖是一份份平凡的“家族記憶”,但匯聚在一起,就成為一部連接歷史與現實的“英雄史”。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曾幾何時,以“還原真相”為名歪曲歷史、以“不合常理”為名抹黑英雄的言論,在網絡上反復出現,引發輿論如潮的譴責。眾多有識之士紛紛指出,肆意歪曲歷史、褻瀆英雄英烈,既影響大眾認知、傷害公眾情感,更可能把國家歷史和民族精神引向虛無。
國家的意志,回應著人民的情感與心聲。為了捍衛英烈,英雄烈士保護法上月底全票表決通過,并于5月1日起施行。該法莊嚴宣告:“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英雄烈士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犧牲和貢獻”。當此之時,以全網互動形式倡導“崇尚英雄”、熱議“精忠報國”,也是對這一法律的生動踐行。正如一個網友留言所說:“我一直以為升旗時我致敬的只是國旗,后來才發現我致敬的還有國旗背后的英雄、先烈、歷史、傳承和不死的精神。”
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懷更顯珍貴。“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活動中,有一句話被網友反復點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軍人、警察、維和戰士、消防官兵……他們在這些高風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不少人為了國家和人民、和平與發展壯烈犧牲。人們面對英雄許下的每一條誓言,都傳遞著對英雄精神的崇尚,匯聚起推動時代和社會前行的力量。
尋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為英雄。新時代的中國,同樣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鉆研數十載的科技人員、堅守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基層干部、累倒在手術臺旁的醫生、對每個孩子都關懷備至的教師……英雄精神不僅體現在剎那間的生死抉擇,而且體現在經年累月的執著堅守。在日常工作中恪盡職守,在普通崗位上埋頭苦干,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有人說:“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徹底地遺忘”。“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活動還在繼續。無論是耳熟能詳的知名英模英烈,還是普通網友講述的“年老失聰的外祖父”“沉默寡言的父親”“當年小學的代課教師”,都將在人們自發參與、互動傳播中,凝結為一份獨特的全民記憶。去發現,去傳承,去效仿,正是這個活動的最大意義。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無論哪一個時代,英雄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社會前行的強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蔚為風尚,光榮永遠傳承,英雄永不獨行。
大學主題班會心得_大學主題班會召開體會 篇5
本次主題班會主題鮮明,目的明確。班主任明確讓學生全面策劃,全體參與,有分工有合作,在籌備過程中學生通過搜集資料、策劃節目、準備禮物、排演節目、尋找老師的亮點與特點,在實際行動中學生了進一步學會了尊重老師、欣賞老師、理解老師。同時,在節目的進行中,學生與老師雙向互動,活躍了氣氛,縮小了師生的距離,深化了師生感情,老師深受感動,莫海濱老師連夸這是她在外校工作以來參加班會最出色最成功印象最深的一次班會。此次班會完全達到了學校舉辦活動的目的,效果良好。
本次班會的亮點:用最少的錢辦了最大的事情,漫畫特具神韻,彰顯本班同學的才情。
班會中略顯不足的是:參加班會的老師不到齊,陸續與會,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沒有做到人人有節目,部分同學略顯拘謹;多媒體沒有音響,所用喇叭功率有限,主持人沒有話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學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