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指的是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現如今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父母能等你到什么時候?有些事情,一旦錯過,永遠不能彌補!愛在細節中!從小事開始,不要給自己留下終生的傷痛!所以作為一名家長,認為本次幼兒園組織的孝敬故事活動,開展得非常及時,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以及對長輩的孝心。
對我們家的女兒,由于工作的關系,平時照顧地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她爺爺奶奶在照顧。但在培養孝心方面我對女兒爺爺奶奶地教育絕對有信心。因為我就是在他們的培養下成長起來。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女兒成長為一個活潑可愛有孝心的小女孩。每當放學回家,看見爺爺奶奶在辛苦地工作,懂事的女兒會幫爺爺奶奶捶捶背,前兩天奶奶手疼的時候,會幫奶奶揉一揉。還會奶聲氣地跟奶奶說,“我是老虎(女兒屬虎),揉幾下奶奶就不會疼了。”雖然在大人看來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一個習慣。只有從小就注重培養這方面的習慣,那孩子長大后才會有一顆孝敬之心。
“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內在柱石和精神支柱。“孝”是人倫之始,立人之本,人類有了基于“孝”的人倫后,才開始邁向“家”的天地,從而走向文明。愿我們這次孝敬故事活動能夠培養孩子成為一名有孝心的人。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曾經以為,依賴父母,向父母索取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職責,卻不知這竟是盲目膚淺的認知。
曾經以為,為人父母,撫養教育子女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卻不知上天并沒有賜予他們說不的權利。
曾經,自己竟是如此的膚淺,無知,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在我的眼中竟是變得如此廉價。是沒有用真心去感受、衡量它們嗎?還是世俗的眼光阻礙了前進的腳步?或是無痕的情感導致了認知趨向死角?
怎樣才能領略這種情感的境界,曾經我苦苦地追尋過。用真心去感受,用靈魂去觸摸,用永恒去贊頌。
傾聽午夜父親頻頻的咳嗽聲,母親腰間酸痛的哀叫聲;注視炎炎夏日下父親揮汗如雨疲憊的身軀,母親忙碌的身影;領略父親辛苦為女兒的辛酸和偉大,母親和藹可親的溫暖。父母親用他們瘦弱的身軀扛起了這份重大的擔子———養育子女使之茁壯成長。然而又有幾人能夠真正明白他們的辛酸與苦楚,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哪怕對他們有一絲的奉獻,他們也會心甘如怡啊!
父母親用他們全部的愛澆灌我們這些嬌嫩的花朵。花朵嬌嫩,若沒有綠葉的守護,就缺少一層保護傘;花朵若沒有流水的澆灌,就會缺少生命的養分,難以茁壯;花朵若沒有太陽的溫暖,就如魚兒離開水難以成長。所以花朵的開放,需各方事物的呵護。這一刻你是否也體驗到培養花朵的艱辛,而父母正是花朵開放的生命養分。
不愿用太多世俗的眼光去褻瀆這份美好,更不愿讓膚淺的眼光預見這份美好,只是想放下手中的一切,靜靜地仰望天空,雙手禱告,希望他們一切美好,更愿讓點點繁星锃锃發亮……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們始終貫徹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方案,把實施素質教育,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本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長抓不懈,領導重視,教師認真執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全校師生逐步樹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體工作
(一)認真落實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以明確的工作計劃為指導,做到工作有目標,有方向,有全局觀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視,統一領導,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網絡。我們一直以來十分注重抓好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等在內的綜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生整體素質來抓。為此,學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調整和確定健康教育的目標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使之逐步進入科學化的軌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監督評價體制。以校長為組長的健康教育監督評價小組,總結去年的工作經驗,今學期對健康教育監督評價體制進一步完善,豐富了評價內容,健全了評價標準。整個健康教育評價本著公正、公平、客觀的原則,真正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監督、有評價、有獎有罰,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立足根本,營造氛圍,學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顯現
我們堅持將健康教育列入了整個教學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及常見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堅持做到“五有”,即有課本,有教案,有課時,有考核,有評價;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等形式,積極開展衛生知識宣傳,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我校針對學生身心發育特點,選擇教材,以及將學習方法指導等納入健康教育內容,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二、反思與展望
(一)我校教師關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還處在較低的水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帶教育的良性發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我們在工作中過于強調學生的共性,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的尊重和塑造,這一點有違健康教育的宗旨。我們在塑造學生共性的同時又很容易忽視對學生創造性的塑造。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創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學生生理、心理健康,還需要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三)健康教育工作發展不平衡,還離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在很多時間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說教,而忽視了身體力行對學生有著更有效的教育意義。
相信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