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 篇1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為人父母的心愿!對于孩子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和老師,忽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家庭教育是門很高的藝術,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各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逐步形成要求家長懂得怎樣與孩子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下面就是我個人再教育孩子的方面有一點粗淺看法。
1.營造一個學習環境,父母以身作則。
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書桌、書架、擺放讀書、學習資料。培養學習習慣的初期,首先父母應該喜歡閱讀,懂得學習方法,以身作者。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女兒剛剛上一年級,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完成老師布置的每項作業。家長重點檢查孩子的字跡是否工整,養成能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作完作業家長及時批改,錯誤及時訂正。并且讓孩子知道題錯在哪里。
3.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盡可能的給孩子提供參加各種興趣班的機會,像口才班、舞蹈、古箏、音樂等。最后由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繼續學習,不喜歡的放棄。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相互信任。我經常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小小的微笑。周末帶她們放松一下心情,做為表現好的獎勵,讓她們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4.最有效的溝通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蹲下身子與孩子溝通。就算是再忙再累也要專心、用心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她足夠的理解和自信。
5.鼓勵孩子敢于接受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勵的時代,所以我想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接受挑戰,不光是在學校的各項活動,興趣班的活動也要積極參加。我給孩子鼓勵會和她一起努力。
其實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也同樣應該適當調整。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的育兒經驗,感謝學校讓我們家長能有以一個良好的平臺進行交流!為了孩子的明天更美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 篇2
對于怎么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其實,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希望能與老師和其它家長們相互學習和交流。
我非常重視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我的孩子要做一個誠實守信、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從孩子懂事起,讓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學會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一直認為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終身受益,要培養孩子愛學習,就要給她創作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給她買喜歡看的課外讀物,增加她閱讀的興趣。每天做完作業后,讓她養成自己復檢和預習的習慣,爭取在我檢查前能及時糾正錯誤。平時我還鼓勵她上課要多舉手發言,不懂的大膽請教老師。每次測試后,考的好及時對她進行表揚,考差了不要一味的責備,跟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和避免類似錯誤的解決方法,才能防止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注重和孩子的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我經常問她:“今天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發生嗎?”引導她把學校班級里發生的事告訴我,不管是高興的還是煩惱的事,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還可以解決她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孩子的學習剛起步,作為家長在這里淺談了一些自己的育子心得,希望能與老師和其他家長共同探討,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
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 篇3
我的女兒現在讀五年級,從她出生到現在,我們努力做到科學施教,盡量營造家庭的民主氛圍和輕松環境來對她進行教育。目前我們一家人感情融洽、溝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潑,茁壯成長。看到孩子在學習中有不錯表現,做父母的感到無比欣慰。這些年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有著十分深刻的體會。下面就是我的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的許多缺點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liu某ue86。com。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四大名著》、《百科全書》、《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選》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人物傳記、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后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么都會事先征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賺錢是多么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換位思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一年級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么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么一回事。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布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后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經常聽人說小孩在周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后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松的時間。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歡的事。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后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于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并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的獎懲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并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并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