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子教育的體會(精選3篇)
淺談親子教育的體會 篇1
彈指揮手間,孩子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教育的方式和內容自然也相應有了一些變化。不過,我想大部分的內容,可能每個家庭都差不太多吧。因此,這里就寫寫我的一點點心得體會。
幼兒的成長,我想大部分時間是在父母的陪伴、教育、正確引導中長大的。比如說,我們出去散步,遇到紅綠燈時,就告訴他怎樣遵守交通規則。遇見紅燈亮時停下來,綠燈亮時再走,黃燈亮時要左右看,安全之后再通過。去公園時,告訴他愛護公物。不要在墻上亂圖、亂畫,不要亂扔垃圾,不要踩踏小草等。
去年過年時,我告訴他,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問他要不要一起做。孩子當然很高興就答應了。于是,我就說,有一本書,叫做《千家詩》,很好玩。春天到就背春天的詩,夏天到就背夏天的詩。孩子很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因此,在他的印象里,覺得背詩歌還是一件挺好玩的事。然而在除夕夜,我就教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樣,在震天動地的爆竹聲中,孩子很容易就記住了這些詩句。對于背古詩這件事,我的想法是這樣的:1、重要的是讓他對這事有興趣。2、是不是記住不重要。這一點,特別是家里有老人家的,也要和老人家說清楚。不要強破孩子,否則會讓孩子覺得這事沒趣。3、選擇《千家詩》,是因為這本書是按照四季來編排的。這樣能讓孩子體會四季萬物的變化。當然,像《千家詩》里,較難的,就沒必要給孩子背了。4、家長最好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只要求孩子自己背,而是家長自己也要背。
感謝孩子,讓我們能看到他的成長。
淺談親子教育的體會 篇2
虛榮心是成功的絆腳石
記得小時候,母親很疼愛我,她總是喜歡問,媽媽以后老了,你會怎么做呢?我總是會說:長大以后掙錢給父母買大房子,孝敬父母之類的話。說的志向遠大,不太符合實際,套用現在的網絡用語,就是說一些高、大、上的話讓母親高興。在那個年代,普通家庭的父母都一樣,感覺聽孩子說大話很高興,認為孩子有理想。即使是現在,孩子在學校,老師問孩子們長大以后想做什么職業,有孩子說當宇航員,有的說做著名演員。可是你知道嗎?做一名宇航員,首先要成為一名天體物理科學專家,還要成為一名飛行器專家,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其中付岀的辛苦,不是常人所能想像。孩子說岀這樣高、大、上的理想,在全班同學面前可能會很有面子。可在我看來這只是滿足自己和父母的虛榮心而以,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因才施教,如何規劃孩子的未來,什么樣的資料在網上找不到呢?孩子家長是否深思熟慮,做過正確的引導嗎?難道這不是一個應該正硧思考的問題嗎?
做一個快樂并且懂得感恩的人
我對孩子的親子教育過程中,始終教育孩子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在公平、平等、這樣的環境中做一個誠實、守信,有智慧的人。如何教育好孩子,只是單純的‘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毎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生存的意義,無論身體健康、殘疾、眾生都是平等的,不應有絲毫的歧視。西藏的修行人常說: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我不知道,是否能看到明天早晨升起的太陽,不是我今天所能決定的事情,一切只有隨緣。我們是否還在為自己不能決定的事情而煩惱呢?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家長有能力,過多干涉孩子的自由。從小養成沒有主見的性格,遇事只知騎墻觀望、隨風而倒,這是做父母希望看到的結果嗎?誰不希望自已的孩子長大有岀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什么樣的人成功機會多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不信鬼神的人會說,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親人的鼎力支持,好友的大力協助,加上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走上成功的道路。相信鬼神的人會說,有親朋好友的幫助,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眾生在默默幫助你。佛經上說,人生在世,即使再好的人也有三個敵人,既使再壞的人也有三個朋友。懂得感恩的人,心里充滿善念,知足長樂,容易得到善緣的幫助。不知道感恩的人,認為別人做什么都是應該的,自己的任何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毎天都是惡心對人,只想不勞而獲。這樣的人即使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不信可以看看新聞,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社會實在是太多了。
佛教是教育而不僅僅是宗教
佛教在中囯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了,最初由印度傳入中國。國人對佛教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超度亡靈,這一層面上,最近十幾年佛教開始在中國快速發展。
很多學者、教授、知名人士都提倡兒童讀經,在國內外建立了一批讀經班。主要是讓孩子學習佛教經論,同時兼顧一些‘四書’《三字經》《弟子規》等古代經典。
有些教授將兒童讀經的教材,劃分為四個級別:最高級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第二級是《詩經》《易經》《老子》《莊子》等;第三級是唐詩、宋詞、元曲等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讀誦古代傳統經典,對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
例如:《大學》有20xx字左右,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也是治國之道,孫中山對其評價極高,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公正平和,‘庸’是永恒不變之意,《中庸》就是永恒不變的和諧之道。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令自己有能力協調、平衡各方面的關系。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一本智謀奇書。此書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相傳著名科學家丁肇中,就是運用《老子》的思想進行科學研究,并獲得了諾貝爾獎。事實證明,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增長智慧,卓爾不群。
《論語》約15000字,其中充滿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動地教會我們如何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學生學習《論語》后,整個身心有極大的變化。如《論語》第一篇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樹立了,‘道’就出現了。恭敬父母師長、愛護志同道合者,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一生中若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定位,會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現在的很多書對人生沒有什么引導,從中讀不到人類智慧的結晶。只能讀到戾氣和對物質的貪婪。有些父母覺得給孩子留財產,讓他(她)上大學,對孩子非常好。但如果孩子只懂科技文化知識,即使非常聰明、很有能力,卻特別狡猾、心腸惡毒、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長大之后,對社會不會有實在的利益。前段時間的復旦投毒案,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的校園暴力事件,都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很多孩子的業余時間,都花在寫寫算算、唱唱跳跳、游戲玩樂上面。而忽略了對孩子道德品質、生存技能的教育,從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對國家長遠發展也沒有任何益處。雖然掌握一些演算寫作、琴棋書畫等特長,據說能增強孩子的競爭能力,但究竟而言,對孩子未來的前途會有多大幫助,真的很難說。實際是子怨親累,勞民傷財。
中華民族是幾千年歷經大小無數戰亂,文化傳承沒有斷裂的極少數國家之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再不推廣佛學、國學,祖先留下的文化寶藏將很難繼續傳承。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問題,也需要全體中國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才行啊。
淺談親子教育的體會 篇3
時光荏苒,到“紅黃藍”差不多有一年了,想起自己剛剛進入公司的情景,一切已經是那么的陌生。雖然剛剛步入工作崗位時有著充沛的精力、創新的精神和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但往往由于那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總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
剛剛走進教室就面對著一群那么小的孩子,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激動,甚至有點不知所措,可接觸一段時間后,內心深處對他們的愛就被那無邪的笑容帶動得跳躍起來,自己的心也好像他們一般天真無邪了。魯迅先生曾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們常常會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他想潛如蟻穴”。在我看來,孩子就像點綴在花蕾上的露珠,晶瑩透亮,那一眨一眨的眸子,映射著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與他們心靈相通時感覺自己仿佛也在融化啦,我知道,那一刻,自己也在成長。當這心理體驗和情感思想接近統一的一瞬間,孩子的家長也成了我的摯友。在與家長和孩子交流的同時,也在他們身上學習到更多教育孩子的經驗。
同事們的熱情和善待讓我打破了因陌生帶來的最后一道隔閡,使我很快融入了這個大家庭。 回顧這幾個月,覺得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在我們大興親子園,所有的老師都在非常努力踏實的工作著,工作中我們也有自己的快樂,一起備課時的努力奮戰,出去游玩時的朝氣蓬勃以及對待孩子時的精心呵護都是我們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快樂源 泉。在親子園這個大家庭里,領導和老師們像父母一樣給我關懷指導,同事們像兄長一樣對我熱心幫助,在領導同事的帶教下,自己對本職工作也慢慢熟悉起來,在上課、聽課和評課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得到領導的認可,真正成為了“紅黃藍”的一份子!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合格的親子教育教師首先要經過專業的親子培訓。在我來大興親子園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已經被園長允許參加教師培訓,并且也取得了讓自己滿意的成績。通過培訓我清楚地知道親子教育教師除了學會基礎親子理論外,還要學習親子理論、親子游戲和本能的一些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身心發展得到更好的進步。在工作實踐中的學習同樣重要,切身體會才能真切掌握親子教師是如何用一種親切、溫和的態度對待父母、孩子,如何在平等的情感溝通基礎上雙方互動的。
我是一名資質頗淺的新老師,剛好又趕上我們“紅黃藍”的新課程的推廣使用,大家對新課程都處于摸索探究階段,對于我挑戰更大。但與此同時許多前輩教師豐富資深的經驗讓我看到了無論如何變革,只要我們本著“真誠奉獻、勇于實踐,潛心研究,勤于學習”的精神從事教育與教學活動,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題,解決不了的挑戰。新教案內容豐富,理念新穎,針對的是0-3歲的幼兒。起點高,坡度大,提倡“用到即學”。但作為我們的孩子來講,他們大多都在不斷的學習親子教育,對于新課程才初步入門。在新課程方面老師們也在齊心協力努力工作著。我想我能做到的就是和前輩們一同商討課程,希望自己的綿薄之力能起到些微妙作用從而為他們分擔一些壓力!
園長會上我們曾一起討論過說:當教師就要當快樂的教師因為我們有教師的睿智;當教師就要當奮斗的教師,因為我們都在不斷的提升自己;我們大家都在不斷努力著借鑒這些經驗爭取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所以我還是要快樂而踏實謹慎的工作,活潑而辛勤努力的工作,孩子的每一點進步、一句能連成句子的話語、一個可愛的表情、一個讓我想象不到的動作、一個閃動智慧的火花,都是我的快樂,都是對我教師稱號的獎賞。
“歌者使人繼其聲,師者使人繼其志”。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只要能把教學精神內化為一種品質甚至人格,做事如做人,工作即生活,那“紅黃藍”就是我的快樂,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