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_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優秀范文(通用3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_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優秀范文 篇1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什么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_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優秀范文 篇2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有幸拜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一股清風撲面而來,是那么的清新。這本書是他多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潛心實踐的結果,是他理論和實踐的結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體現。他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 他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
讀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我們的教育大有可為。他書中的文字能驅走諸多教育天空的陰霾,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絢麗的陽光。你看這些文字,是春雨無聲滋潤了物——教育
無痕,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呼喚原生態教育。
在 20xx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屆青歌賽團體組復賽第七場的比賽場上,“阿鵬”,一位來自云南的原聲態歌手,卻用他最質樸最單純的全身心的演唱風格,完美而透徹的詮釋了他用“舒服”的感覺來演唱的他家鄉的民謠,而阿鵬接下來說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這句話讓大家更覺他的樸實和可愛。阿鵬用他最直接最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標準:唱者要唱得舒服,聽者才聽得舒服。沒有經過正規嚴格的訓練,沒有經過名家悉心的指導,他憑什么拿走了這么高的分數,他憑什么打動全國這么多聽眾的心?
因為他覺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樂的事,這就是他的動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
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多數與道德品質并沒有多大關系。
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讓學生們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
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學生自主的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的特征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的特征是生態化、多元化。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侖美奐。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所以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
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
只有活躍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愿我們能為“把這個簡單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賞孩子們,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由、快樂、幸福的學習吧!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_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優秀范文 篇3
最近有部電視劇《虎媽貓爸》正播得熱火朝天,該劇主要圍繞一對夫妻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那么,孩子的教育該如何對待與處理呢?
在這里,我突然想到一樣東西可以用來形容孩子的教育問題,那就是風箏。
風箏,這么一個不起眼的東西估計很難吸引大家的法眼吧。放過風箏的都知道,開始要讓風箏飛起來比較難,然而一旦它升起來,飛得越高越省心、省力。教育孩子也是如此,開頭順,后面就容易了。然而,作為家長該怎么做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擺放正確,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呢?
首先,風箏線要足夠長,線長才能放得高。風箏線的長度就相當于你對孩子的期望,但并非風箏線有多長一下子就能放很高,因此家長期望也不能太高,必須有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還有要確立孩子自己的目標,有目標才有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會激發孩子努力的動力,目標是孩子前進的方向,有了方向,孩子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
其次,還可以采用“手拉手”的形式,讓待飛的風箏借助已經飛得高的風箏“起飛”,帶到一定高度再分手。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比較難,那么,你可以去尋找一位“高手”帶孩子一程吧,一旦進入正確的軌道,也許你會很輕松的。
其實,孩子就像我們手中的風箏,如果我們全放手,他就會沒有方向的亂飛。所以松的時候緊一緊,緊的時候松一松。
三是風箏線松緊適度。該拉線的時候要及時拉一下,該放松的時候則敢于放,一直拉著不放,風箏當然飛不高。尤其是風力強勁,必須放線的時候你仍然拉緊不放,風箏就可能掙脫你的控制而遠走高飛。但如果線放得過松,風箏就飛不穩,甚至會跌落。教育孩子不也是如此么?嚴而不厲,放手而不放任,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孩子就像我們手中的風箏,如果我們全放手,他就會沒有方向的亂飛。所以松的時候緊一緊,緊的時候松一松。
四是關注“風勢”。放風箏必須隨時注意風向、風力、風速,及時調節,讓風箏順勢飛翔。相應的,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社區、學校、班級的情況,其所相處的同學、朋友圈等等,都必須隨時注意。否則,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五是考慮你的風箏的特點。風箏的大小不一,材質不同,形狀各異,需要不一樣的放法。正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等等,別人家怎么教育的,只能參照,不可盲目模仿。電視劇中“虎媽”的角色就是忽視了這一點,她想把“杜一諾”那套學習方法給搬到“茜茜”身上,其實是不可行的。
所以,帶你的孩子去放風箏吧,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就是那風箏,那風箏就是你的孩子。教育孩子就猶如放風箏,敢放線,才能飛得高,會收線,才會飛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