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不要將最尖銳的一面指向自己愛的人,尤其是孩子。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能夠提升幸福感,一個家庭里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說話。
孩子很多事情不明白,難免會犯錯誤,而父母的耐性容易在日復一日的教育中磨平,因此而產生負面情緒。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不可避免地爆發,這個時候家長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發生吼叫行為甚至語言攻擊。孩子長時間被潛移默化地影響,今后遇到問題也會復制家長的的方式去釋放情緒,這個結果就很嚴重了。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壞情緒,很多事已然很艱難,不應該再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孩子覺得痛苦。
用溫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的力量,你會發現憤怒不堪一擊,溫潤的態度、和善的語氣是最強大的武器。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他們渴望被尊重,也應該有被尊重的權利。家長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理直氣壯地對孩子大呼小叫。如果你傷害了他們的自尊,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再有篤定的自信。
和孩子溝通是門學問,要家長們用心去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用朋友身份代替父母角色去對待,才能真正融入他們的世界。當孩子亂扔東西,家長沒有了解到他的年齡特點,不理解對“扔”這個行為的欲求,就開始批評孩子。不如試試說:“扔東西這個游戲看上去還挺有趣的,不過很多東西不能隨意扔來扔去,會扔壞掉的,不如我們找一個其他東西來扔,你看球怎么樣?”當孩子在公眾場合亂跑、大嚷大叫的時候,家長大聲管教他只會讓他反感、反抗。不如試試說:“哇,你跑起來這么快,媽媽都跟不上了,能不能拉著媽媽慢點走,謝謝你能體諒媽媽!”有的時候,孩子只是想讓家長知道,他們正經歷著一些令自己焦慮的困難,因為我們是他們的父母,他們需要我們的建議。家長習慣用領導風范及命令的口吻去跟孩子接觸,站在絕對權威的角度拒絕與孩子協商。自然而然的孩子主動放棄了與家長溝通,任由惡劣的行為循環下去,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便不再信任。
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有時家長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導致孩子變得不愿上幼兒園。不如試試改成說:“你昨天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特別好,今天一定也可以,老師和小朋友都特別喜歡你,媽媽今天會準時來接你。”好好說話讓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越來越棒,比起“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不來接你了”強太多。傾聽是獲取雙向互動的最佳途徑。對孩子來說,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他們有傾述、表達的愿望。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提出要求時,家長們要靜下心來認真聽一聽他們的理由,而不是急于取笑、挖苦和打擊。雖然我們有時會覺得孩子的想法幼稚,難以理解他們悲傷的心情,覺得沒必要,可是愛孩子,我們要去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體會到關愛。
當孩子不開心,躺在床上不想動的時候,一些家長馬上發脾氣:“這么小的人就心情不好,你懂什么啊你?整天賴在床上,跟沒骨頭似的!”不如改成說:“寶寶,你身體不舒服嗎?還是有不開心的事?可以跟媽媽說說嗎?”
其實,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今天你對孩子說了什么話,明天他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無意中的一句話而記恨了他們十幾年,這句話可能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愛,請從好好說話開始。
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今天早晨,我父親和我在電視前觀看了王金戰老師的演講。
王在演講中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動力。”我完全同意。愛因斯坦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物的真正價值,不僅是從責任感上,也是從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熱情上。我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是我們努力學習和努力學習的主要原因。厭倦了學習,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我們年輕,自我控制能力差,盲目學習,容易被外界干擾,只有當我們對學習有濃厚興趣的我們會主動學習,長期學習,會提高學業成績,根據調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自我意識的學生大多能夠關注老師,要注意,愿意動腦筋,問問題,準時完成功課;對學習缺乏興趣的人,學習往往是被動的,不專心學習,敷衍,遇到困難。容易產生負面恐懼情緒的院系,以學習為負擔。
王老師還講到考試不能緊張,心理負擔不能太重,不要總是好高騖遠,總是想著和第一名比,這樣只會讓我們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盡量與比自己學習好但相差不多的很多的同學比。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心理壓力減少,自己的目標也比較容易達到,這樣不斷的進步,就能輕而易舉的達到最初的目標。
我對王老師的講座感觸頗深的另一點就是“聰明的孩子是夸出來的”。王老師說,我們不要總拿孩子與強的孩子比,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而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特別在乎家長的評價和情緒。學習是一個厚積而薄發的過程。學習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層層鋪墊逐步實現的。我們不要期望孩子每天都能進步多少,只要孩子學會了堅持,懂得了努力,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時節迎接他們的必將是豐收的喜悅。我們要學著去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感受和自尊。他們的點滴進步我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贊揚和鼓勵。在認可中讓他們找到自信和力量。同時也要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感到自身的努力和進步對家長來說是多么的有意義。我對這段話也非常贊同。
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我從中收獲了很多。寧靜致遠,學得寧靜,學得平靜。學習要有氛圍,網絡、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讓孩子沒有思考的要求、沒有學習的積極性、玩物喪志,要學會限制孩子玩手機打游戲,引導孩子在閱讀,讀書中找到樂趣。
媽媽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小怡已經好幾天沒來幼兒園了。今天,終于來了。她媽媽看見我就拉住我的手:“;老師,我們小怡前幾天不舒服,你知道嗎?她不能喝冷的牛奶的,肯定是喝你們幼兒園的冷牛奶才不舒服的。”我連忙解釋:“不可能呀!我們幼兒園的牛仔都是熱過才能孩子喝的,這大冷天不會給孩子喝冷牛奶的。”(大概是2月份的時候)小怡媽媽:“這樣啊!那肯定是喝了純牛奶,小怡不喝純牛奶的,她會惡心不舒服。”我:“以前喝過,你們也沒有提起過,她也一直沒有不適應呀!”小怡媽媽:“反正以后不要給我們喝純牛奶!”談話結束了,麻煩的事兒卻來了。
吃點心的時間,小怡鬧起了脾氣:“我不喝牛奶!”我:“這不是純牛奶,還是熱的快喝吧!”小怡:“酸牛奶我也不喝,我還不吃餅干、太干了。還有我中午也不要吃飯、不吃菜,我會肚子痛的。”
針對小怡的問題也想了好多的辦法進行開導,但是效果都是不明,于是,我又聯系了小怡媽媽,小怡媽媽的回答卻是:“啊?她不肯吃飯?那肯定是你們給她吃的肥肉,她不能吃肥肉的。”
面對小怡我們感到種種無奈,面對小怡媽媽我們也種種無語。小怡媽媽的種種依順使得孩子的脾氣漸長。在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時,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該依順,小怡媽媽這種行為往往并不是寵愛而是溺愛。我們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明辨對錯,從而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