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養成教育心得體會3篇
養成教育就是青少年在早期形成好習慣的訓練與后期實現理性提升的過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為大家準備的小學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養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勇?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查看,并鉆∶復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后她就不會就得學習有什么困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55分,后來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里多鍛煉她。于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臺上放了個鬧鐘,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鉆∶以后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并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為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快畢業了,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小學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類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試懇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培養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是成材的關鍵。習慣形成的后天性和穩固性,我們必須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為孩子日后成材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要持之以恒,分步訓練,不可急功近利。使低年級孩子有預習功課,想讀書的習慣。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字,讓孩子自己查字典,多思多想多啟發,立足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到高年級,著重培養孩子動筆的習慣,就是只要讀書,就得動筆,要把書中的好句子,重點劃下來,要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及時的寫出來。這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學習就會提高。
要培養孩子坐得住,學得進的習慣。學習要靜下心來,坐不住是學不好的。要學一點理解一點,學一課理解一課,或者做一道題,理解一道題。及時鞏固,不能有“夾生飯”,這樣長期進行下去,必有好處。
要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精神。在剛學走時,就主張跌倒自己爬起來。不能慣,不能寵,要什么給什么,長期下去就會滋生依賴心理。要伴以教育孩子有磨練精神,要進行挫折教育,在失敗中成長成熟。一個人在一帆風順的人生中,也是不會成材的。古人云:“先苦后甜”,是有道理的。
現代家庭,每個家長都想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從幼兒園開始就提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在自己的孩子開始上學后,一些家長并不懂得對孩子進行合適的教育。家長應該做的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必額外增加作業及輔導班(也許中學以后需要);不必過分關注考試分數,而要時刻了解并不斷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來說,小學時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智力的開發、習慣的培養。 習慣的培養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包括:專心聽課的習慣、認真及時做作業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等。這些習慣的形成既不會天生而成,也不能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拔苗助長。 對孩子的文化課輔導,我認為家長們應養成參與孩子學習的意識,在參與中融洽感情。孩子回家后應督促其先完成當天的作業,幫助孩子對第二天的課目進行預習,與孩子共同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做好調動積極性和開發智力的工作,讓孩子逐漸形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在課外練習、補習方面,我認為語文學科不妨有選擇的給孩子買些課外讀物,指導孩子看一些電影、電視、新聞或談話節目,讓孩子講述領悟故事的內容和思想性,與孩子共同談心得體會,擴大知識面。現在的考試更是在考查學生的能力。
小學養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2
老師常教導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我們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的一生。因此我們應從小起就應該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有人曾問過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您在什么地方學到的東西最重要呢?”,這位學者回答到:“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生什么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例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多么重要。正是這良好的習慣,成就了他的成功。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一個逐漸培養的過程,一旦形成便受益無窮。
本學期已來,我們學校開展了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3 月,我校開展了《學習雷鋒精神.爭做美德少年》主題教育活動、《植樹節》環保教育活動、4月,我校開展了《清明掃墓——紀念烈士英魂》革命傳統愛國教育主題活動,另外,學校結合重大節慶日和養成教育活動每周安排了《每周一訓》警示教育活動,通過校刊、班刊、主題班會、手抄報、征文、演講、廣播播音等宣傳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
龍坪小學是一所有著百年基業的老校,由于各種原因,去年搬遷于原龍坪中學校址,出現很多問題,校園內家屬區,有近40戶外來人居住,致使我校的門衛管理、衛生工作……存在不便的管理,經過一年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我校加大了對學生養成教育的管理工作,加大了對少先隊工作的指導,由學生管學生,大手牽小手的活動,我很榮幸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負責協助廖老師管理學校同學們的行為習慣,雖然很辛苦,但現在我們卻取得了成效。以前校園里隨處可見垃圾、亂扔亂吐的現象相當嚴重、同學們私自出校門買零食、不佩戴紅領巾、說臟話、罵人……,現在和去年完全不一樣了,這得益于我們學校開展的各項育人教育活動,每周一訓中,提到“學校興亡、我的責任、校興我興、校衰我恥”,所以學校的發展與每一位師生都有關系,直接影響著我校的校風、學風。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五進五問”活動中,學校很重視同學們的養成習慣,開展了“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深入學生家庭,噓寒問暖、為此入戶調查、主要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關心每一位同學的身心健康。
“祖國我為你驕傲,龍小我為你自豪”,這是我們龍坪小學“每周一訓”中提出的育人活動,我很高興來到龍坪小學讀書,讓我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最后我用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小學養成教育心得體會范文3
“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的養成教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根據小學生心理及年齡特點,并結合自己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體會,我認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
1、低年級學生學會學習先就是要學會上課認真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所以老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2、獨自思考問題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同時數學又是思考性極強的一門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在教學中盡量培養學生學完整的話,從聽同學和老師完整的表述開始。
4、書寫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的書寫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比如數字或者符合的書寫這些方面,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總之,培養習慣應從低年級抓起,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好習慣伴隨孩子的成長!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