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輕干部工作交流材料
2、選調對象堅持好中選優。堅持“好中選優”就是綜合素質優,具有干部任用的政治條件;工作能力強,在本職崗位具有較好的工作實績;群眾基礎好,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得票率處于前列;發展潛力足,經過培養鍛煉,能夠擔當重任。我們把個人自薦作為檢驗年輕干部是否愿意接受組織挑癬經受組織考驗的前提。在規定的時間內,先后有201人直接到市委組織部參加了報名,一大批年輕干部進入到組織部門的視野。組織部在個人報名、組織舉薦的基礎上,結合后備干部推薦等情況本文來源:確定考察預備人選58名,又到所在班子成員中組織了兩輪民主推薦,進行了定向考察或差額考察,確定了35名掛職干部(其中:鄉鎮到部門掛職干部12名、機關到鄉鎮掛職干部23名)。平均年齡只有35.9歲,35歲以下的16名、占46%,大學學歷19名、占54.3%,女干部4名,非黨干部7名。他們既有已具備提拔條件、相對成熟的后備干部,又有著眼于班子長遠建設,綜合素質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年輕干部。
3、掛職方式實行交叉互補。掛職單位主要考慮市綜合經濟部門、新農村建設相關部門、鄉鎮和園區。掛職對象的安排以豐富閱歷、有利于提高年輕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前提。原在黨群工作崗位的安排到經濟部門,增強經濟工作能力;原在基層一線的安排到綜合部門,增強宏觀決策能力;原來工作經歷單一的安排到信訪等部門,增強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等。
4、日常管理實行跟蹤幫帶。為全面提高年輕干部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市委常委會專門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把雙向掛職交流作為一項制度。為保證雙向交流掛職工作落到實處,務求實效,使掛職干部在掛職期間能夠真正得到培養和鍛煉,防止掛職“掛空”,市委組織部又專門制定了八項具體管理制度:
一是目標管理制度。把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工作列入黨建目標責任制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掛職單位負責日常培養管理,市委組織部負責全程跟蹤與培養、教育與管理、檢查與監督。
二是工作聯系制度。掛職單位主要負責人為培養鍛煉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根據掛職干部分工或協助分工情況,確定相應領導班子成員與掛職干部直接聯系,制定培養措施,做好傳幫帶,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是培訓教育制度。有計劃地強化對掛職干部的學習教育與培訓,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舉辦青年干部培訓班加強理論培訓,每年至少組織2次以上的集中學習、交流和研討,組織2次以上的參觀考察活動。對未達到本科學歷層次的統一組織學歷培訓。
四是實踐鍛煉制度。參與掛職單位領導班子分工或協助有關領導分管相關方面工作。到鄉鎮掛職主要參與工業園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的分工,到機關掛職主要參與涉及經濟、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城市建設和帶有全局性工作的分工,并有針對性地參與一些階段性的中心工作,切實做到交任務、壓擔子,在實踐中強化對掛職干部的實踐鍛煉。
五是檢查考核制度。掛職鍛煉干部每季度要將自己掛職鍛煉的情況及《工作日志》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報告,每半年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市委組織部每半年集中一次聽取他們的思想、工作情況交流匯報,每年對他們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察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