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
三、加強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全力推進全村的整體工作
新和堡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其余的村委會成員是黨員的都兼任黨支部成員。這一有效做法,既減少了村干部職數,壓縮了村級開支,減輕了農民負擔,又杜絕了“兩委”互相扯皮的現象,樹立了一盤棋的思想,營造了“兩委”成員同樣關心黨建工作的良好氛圍,也密切了“兩委”成員的關系,形成了同志加兄弟般的友情,“兩委”班子筑成了一個帶領農民致富的堅實的堡壘。為了全力推進村里的各項工作,村黨支部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村務公開、黨支部和村委會聯席會議等工作制度。要求村干部在任期內,本職工作在全鎮至少創優一次,否則將被評為不合格。被評為不合格的村干部要在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上做表態發言,從而形成了人人思進的良好氛圍,各項工作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
四、調整產業結構,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結合我村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村“兩委”班子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瞄準市場,大力發展高效、訂單農業。2011年,在龍泉鎮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扶貧辦等部門的支持下,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新建了千棟竹竿拱型大棚園區,現一期工程已建起350棟,通過種植新品種西紅柿,光竹竿大棚一項,戶均收入10000多元,同時村委會與北岳農牧場簽訂300畝的萬壽菊訂單合同,畝均收入達多元;在養殖業上,大力發展科學圈舍生態養殖,現全村發展優質種豬已初具規模,育肥豬存欄量達到多頭。
五、加大新村勞務輸出,解決閑散勞動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協調下,我村有120多名婦女在村口臨近的小雜糧批發市場務工,月收入800元;在縣扶貧辦、勞動部門的幫助下,移民新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系統化培訓后,掌握1-2門專業技術,180多人被輸出到就近企業和外省企業,累計戶均增收1000元。
六、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切實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
村“兩委”班子認真踐行“”重要思想,處處以村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農民增收為己任。2011年,大部分農戶缺乏竹竿蔬菜大棚的栽培技術,村“兩委”班子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縣扶貧辦的幫助下,聘請河北青縣蔬菜技術專家于培華長期住村、入棚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解決了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在圈舍養殖上,村“兩委”班子聯系大同市基業畜牧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劉建基為村民手把手講解圈舍種豬養殖的經驗和技術。2011年我們開拓創新,及時進取,在2011年的基礎上,建設好蔬菜大棚二期工程,并借鑒浙江省溫嶺市農業發展的經驗,典型引進、示范帶動,今年在我村種植“玉林牌”溫室大棚西瓜200畝。同時積極組建大棚蔬菜銷售協會,開辟網絡銷售渠道,讓我村的特色農產品打出品牌,走向全國。
我們相信,新和堡村“兩委”班子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帶領村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把我村建設成為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