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四)形成了重視民營經濟的大氣候。昌樂縣委、縣政府狠抓解放思想這個“先導工程”,適時開展縣情教育,提出“經濟相對欠發達是昌樂最突出的實際”、“招商引資是解決昌樂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等重要觀點,較好地統一了全縣上下的思想認識,增強了大家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大力弘揚了“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這個時代主旋律,用“認真、扎實、求實”精神要求各級干部,先后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的扶持、考核、獎懲政策和辦法,落實了領導包靠民營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等措施,在全縣形成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良好風氣。可以說,目前全社會關注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參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氣候已經形成。
二、幾點啟示
昌樂縣在發展民營經濟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力度之強、措施之實、成效之大是顯而易見的,為我們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面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有益啟示和借鑒。
其一,政府合理定位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關鍵。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抓經濟的職能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經濟”,市場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在為社會公眾的服務上,用駕馭市場經濟的膽略和魄力,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不干預企業內部事務,把重點放在政策扶持、技術指導、項目引導等外部環節上。昌樂縣明確提出了要讓民營企業主“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經營上有靠山”,縣里每年都要評選民營經濟發展先進鄉鎮、50強民營企業、先進民營納稅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并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全面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能人脫穎而出的政治氛圍。今年,又確定了20家重點骨干企業,在信貸投放、項目審批以及資金、技術引進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力爭打造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民營企業中開展黨的建設,讓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吸收民營企業家入黨,讓民營企業家廣播里有聲,電視里有影,報紙上有名,政治上有位。同時,政府部門對企業不搞“吃、拿、卡、要”,不向企業征“過頭稅”,不與
企業爭利,藏富于民,放水養魚,為民營企業營造寬松、和諧、優越的發展條件。
其二,立足本地優勢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基矗對于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來講,可能會沒有什么絕對優勢,但總會存在著比較優勢。民營經濟的成功者,大多數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因此,發展區域經濟,不僅要在招商引資、吸引外力、擴大對外開放上下功夫,還要在發揮優勢、激活內力、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上下功夫。昌樂縣民營經濟的發展,就得益于把特色產業作為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這是靠壯大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優勢的明智選擇。目前,該縣的塑料制品、食品加工、化工、醫藥、樂器等十大特色產業,已成為支撐昌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這十大產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利稅、上繳稅金已分別占到全縣工業指標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