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2.0數學教研組研修總結(通用3篇)
信息技術2.0數學教研組研修總結 篇1
新課程以來,老師們通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且似乎每一節課都要用。公開課更是如此。我在平時上課時也采用這種方法,有時候效果并不理想。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各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應運而生,有力地促進了學習方式的改變。但小組合作學習如果運用不當,則可能流于形式,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我認為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選拔并培養小組長至關重要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本無合作可言。況且學生自制力很差,貪玩好動,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組織紀律散亂,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為了能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選拔并培養小組長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確定智力水平良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表現欲望強烈的學生當學習小組的組長。其次,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第一,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第二,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后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么,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現象時,組長應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導組長善于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道題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時準確地向老師匯報。從而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二、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可缺
要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概念,教師必須事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學“概率”時,我先叫幾個同學作為幫手在講臺上演示,使整個操作過程和步驟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模式,給學生導個向,最后才放手讓學生自由動手操作。這樣由于教師示范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三、選擇恰當時機,是有效交流的保證
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而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保證交流的有效進行。一般說來,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做組詞、造句的練習時進行合作交流,能拓寬學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開放性的題目,其答案多樣化,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往往想不到多種答案,這時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這種合作氛圍下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從而拓展了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向別人學習的好習慣。
小組合作是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都誤會了小組合作,認為小組合作是讓課堂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各位老師們你們是否看到,我們所組織的小組合作除了制造了氣氛外,學生學習的效率如何?學生是否真的體現了合作精神?我看,很多時候都沒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我覺得小組合作不能濫用,要慎用。這次小組合作,我們一定要考慮以下問題:1、要小組合作的內容一定是一個人無法完成,或者不能比較快的完成的,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提高效率的活動。2、小組里的分工一定要明確。3、一定要有足夠時間必去討論、分析、總結。所以我認為,一節課中最多不多于一次的小組合作就足夠了,我寧愿費長一點的時間完成一次小組活動,總比搞多次的形式小組活動好得多。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見,請各位多多指教。
小組討論作為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一環,很快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推廣,這無疑是構建新型課堂邁出的堅實的一步,但在學生討論時,我們往往又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如釋重負,或立于講臺自顧自看教材,間或掃視一下正在討論的學生;或走下講臺若無其事地在教室中轉一圈,隨后宣布討論結束,教學進入下一個環節。這種“學生討論,教師旁觀”的情況顯然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相悖。那么,在此階段,教師究竟應該忙些啥?
首先要端正一種認識,即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節,教師都是學生的促進者,要始終以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換言之,不管教學進行到哪一步,教師都應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全面服務,課堂應是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其次再說說學生討論時教師作用的發揮。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小組中的一員,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在討論時巧妙引導,把討論引向高潮:當學生性格內向或擔心同學嘲笑,不愿開口時,給予及時鼓勵,增強其信心;當問題難度大,小組成員一籌莫展、出現冷場時,給予點撥誘導,促其茅塞頓開、靈感突現;當雙方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局面處于僵持狀態時,給予巧妙化解;當學生討論時淺嘗輒止或出現明顯破綻時,給予提示、糾正。教師猶如辛勤的巡邏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里遇到困難就迅速援助哪里,適時引導,促使討論高潮迭起,精彩呈現。
另一方面,教師在參與討論同學生直接交流過程中,還應對學生的觀點看法進行梳理歸納,做到心中有數,哪些問題學生的看法基本一致,哪些問題分歧較大,原因是什么,哪些問題學生理解過于膚淺、討論意猶未盡,哪些問題學生普遍感到難于理解。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對不同問題就可區別對待,有所側重,或一帶而過,或組織激烈辯論,或啟發互相補充,或精心講解,讓學生在充分討論后,得到每個問題的合理答案,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
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也是具有教育藝術性的問題:教師的善于觀察主要體現在:一要關于觀察學生的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可看得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的程度,學習的興趣如何,等;二是要關注全體,不能只觀察少數好學生的積極表現,還要關注中下層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表現如何,并及時采取調控措施;三要做到在觀察中發現預設中沒有考慮到而生成出來的精彩瞬間。
現在的課堂演繹著的故事是:學生是主角,教師是導演。給以學生說話的時間也應足夠,教師更多方面在于傾聽。傾聽決不是簡單地聽著,然后隨意點點頭,或隨意反饋:“你真棒,請坐下”的那種。而是要求聽者必須集中精神,在聽的時候,及時整理聽到的信息,并在第一時間給予對方的最有效反饋與引導。
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這應該是教師上好課的最基本條件:眼觀六路,耳聞八方。也就是常說的組織教學。
尊重從傾聽開始。教師傾聽學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傾聽什么?李政濤老師在《傾聽著的教育》一文中寫得很細致:要傾聽學生的欲望和需求;傾聽學生的情感;傾聽學生的思想;傾聽學生的疾病;傾聽學生的差異與區別,傾聽學生與他人的關系。
我認為一位老師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傾聽學生的發言,觀察學生的表情。
首先,老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平時的行為習慣以及產生這些習慣的原因。因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你才能理解,聽懂學生的發言。
其次,你才能從他們細微的表情變化中看出端倪。
剛才我所說的是那些帶班的老師。對于那些需要用別人的學生上課的老師,那么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更要在上課前充分預設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出現的各種學習效果。以上我所說的內容,是結合自己帶班經驗的總結,未必適合其他老師。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生成為學生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因此,形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環境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專心專意地、鄭重其事地聽取每個學生發言的態度。只“傾聽”學生的說話內容再加以解說、補充、評論,表面上看是尊重學生,實際上是站在學生的上面俯視學生、審視學生,并不能與學生真正產生共鳴。教師應站在與學生同一個高度“傾聽”,除了聽內容,還要聽心聲、心情。這樣的“傾聽”才是比較全面的。
信息技術2.0數學教研組研修總結 篇2
轉眼間一學期又結束了,在學校領導的竭力支持與本組教師的精誠合作下,本學期的數學教研工作圓滿完成。數學教研活動每周二定期開展,通過主題教研、磨課、聽評課活動、集體備課及網絡教研等系列活動,每位老師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現把本學期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磨課促成長
上精品課、上好課成為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成為每一個上進教師的追求。為了給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煉成長的機會。在本學期的教研工作中,我們數學教研組開展了磨課活動。教師主動報名、精心選課、備課,聽課。在磨課的整個過程當中顯得認真、仔細、小心、專注。一到評課這一環節,教師們往往是經常忘了時間,互相交流對這一節課的設計與建議,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升。
本學期參與磨課出公開課的老師一共十二位,共聽課十四節,其中重點是五年級顧__、王__、李__三位老師,這些老師通過兩輪的磨課,經過整理和反思,在對課堂模式的運用、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生學情的把握、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并且通過磨課,總結了數學規則課的教學流程。另外馬晶晶老師在11月2日清河縣教研室組織的的___網絡直播課堂中作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現了我們奧城小學的教師風采,獲得了領導和同行教師的一致好評!希望在下一學期有更多的老師參與到磨課中,共同進步。
二、培訓助提升
本學期數學教研組共23位教師,其中六位新來教師,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與培訓。如:回顧數學課堂流程、小組培訓、高效課堂評價表的運用、日清周清的改進與督促、低年級學生習慣的養成、學生考前注意事項、復習課的高效、計算能力的提升等等,更好的與我們學校的總體目標接軌,提升教師的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
三、教研提成績
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切實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本學期教研從同年級老師集體備課、匯總單元知識點及易錯題、共同制定日清題、考后反思等入手。在教研時固定一節課同年級老師勾畫下周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易錯題,利用課余時間形成電子稿的知識點匯集,充實我們奧城小學的數學題庫,做到資源共享。考后同年級老師集體分析本次考試的得失,逐題分析學生的對錯,找到學生的失分點,因材施教,做好幫扶,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希望通過我們的堅持與努力,提高數學教研組教師的整體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練習提技能
近年來,數學教研活動逐步開展了教師讀書、朗誦、即興演講及寫字活動,這一活動帶動了教師和學生讀書朗誦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了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形成學習、思考、教學、提高的良性循環。本學期我們與時俱進,在數學組微信群里開始了我們的每周朗讀活動,雖然我們的朗讀氛圍還不是太熱烈,但老師們都積極參與,為提升自己的課堂語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見證了我們教師的成長。寫字和讀書活動在本學期有所忽略,下學期一定抓緊落實。
在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讓我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信息技術2.0數學教研組研修總結 篇3
數學教研組工作總結本學期,數學教研組的工作本著的理念的奮斗目標,在全體數學教師們兢兢業業的工作中扎扎實實、卓有成效地開展著。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確定教研內容,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教研的內容決定著老師們業務水平發展的方向,對于自身素質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影響,本著為教師們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在學期初即在學校教導處的領導與組織下,全組成員認真學習了學校課題的研講要點,在領會學校主課題課題方案的基礎上,讓每位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本學期自己的課題研究方向及內容。在隨后的教學工作中每位數學教師將自己的課題研究工作落實于每一節數學課、每一次數學活動中。教研組也能每月組織教師們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探討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一次次的實踐和交流中,教師們的教學業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能針對自己的薄弱之處進行相關的學習和進修,促使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不斷提高。
二、從思想、理論著手,實踐課程改革。
思想不到位,課程改革的實踐則為夸夸其談、蜻蜓點水,因此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不斷促進對課程改革實質內容的進一步領悟,利用好學校的網絡資源,經常上網瀏覽、查閱相關的材料,及時了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本學期教研組組織教師參加學校的教研開放周活動,蔡未芳和王建華老師所執教的公開課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周德毅老師的競賽課《概率的預測》獲得縣級二等獎;此外,老師們還積極撰寫教研論文,周德毅、蔡未芳、嚴午等老師的教研論文均獲得縣級二等獎。
三、緊抓課堂教學,為創建優良教研氛圍作好充分準備。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注重課前研討和課后反思,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和實效,爭取讓老師們在每一次教研活動中都能在互相研討和交流中得到實質的提高。學分年級采用集體備課和個人獨立備課的方式,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教研組再安排全體數學教師開展觀摩課活動,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師個人業務能力等全方位的進行指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們教師們的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于進步,對于聽課的方向、聽課前準備以及聽課時所要觀察的要領(即:聽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們評課仍較停留在點上,未能從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 方向:采用每次開課由一位教師做為主評,其他老師做為輔評以提高評課的能力。還可以多觀看名教師的教學課堂錄像,再讓老師們對所觀看的錄像做出綜合的評析及談談自己的若干建議。
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總之,短短的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與精髓,唯有我們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于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