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局科技興農14年工作總結2015年計劃
農業生態旅游規劃已完成,進入實施階段。溧水傅家邊科技園區植物組培中心于XX年11月竣工,具有種苗脫毒快繁、科普教育、科技培訓、參觀交流等功能,每年可繁育500萬株優質花卉、果樹種苗。XX年傅家邊科技園實現總收入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00多元。目前正在制定以該園區為核心規模達5萬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溧水縣永陽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園內的普朗克有機田園與省農科院、南農大等單位密切合作,通過土地的有機轉化和全程質量監控,目前已建成1000畝的市場化高效有機農業標準示范基地。其中有機水稻畝產達700斤,比普通有機水稻產量增加75%。它也是南京目前唯一集生產和市內自銷為一體并獲認證的有機蔬菜基地。高淳水產生態科技園大力推廣河蟹健康生態養殖技術,嚴把河蟹種苗質量關,今年全縣河蟹養殖平均成活率達72.3%,螃蟹產量達775萬公斤,產值5.5億元,全縣農民人均來自螃蟹一項的純收入達680元,比上年增收96元。市水產所承建的海洋水產淡化溫室建成并通過驗收,開展了南美白對蝦的海水苗淡化處理,以及奧尼羅非魚、淡水鯊魚、寶石鱸等越冬保護和繁殖育苗工作。(四)優化配置科技資源,提升郊縣科技創新能力
一年來,郊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了明顯進步,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研發能力明顯提高,郊縣企業的科技創新力有了較大的增強,科技人員在郊縣找到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我們堅持把加強技術市場、建立科技人員創業孵化中心作為科技優勢向郊縣輻射的重要措施,同時積極引導民營科技企業在郊縣安家落戶。一是增強郊縣技術市場活力,促使城市科技優勢通過技術市場向郊縣輻射。XX年我市技術市場成交項目11239項,合同成交總額44.6億元,其中郊縣項目4099項,成交總額17.69億,分別占總量的36%和39.6%,這說明我市郊縣技術需求旺盛,城市科技向郊縣的輻射大大增強。二是建立科技創業中心平臺,積極引導科技人員到郊縣創業。我市7個郊縣建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占全市23家的43%;孵化面積約21.01萬平方米,占全市的38%;在全市1736家孵化企業中,有694家入孵企業在郊縣,占全市的40%。其中新增企業188家。郊縣孵化器在孵企業總收入36億元。位于棲霞的南京金港科技創業中心入孵企業141家,XX年企業總收入達5億元。雨花科技創業中心建有4個分部,在孵企業117家,新增就業崗位900多個,創稅收1730多萬元。江寧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投入運行僅一個月,就有4家企業入駐,注冊資金達1100萬。三是郊縣企業專利申請積極性有了進一步提高。XX年郊縣專利申請1081件,占全市總量的20.7%。四是郊縣高新技術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目郊縣工業中已有高新技術企業177家,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190.99億元。
(五)實施農業“三項更新”工程,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圍繞郊縣農業主導產業、主導產品,組織技術力量,積極開展“星火技能培訓行動”,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通過“三項更新”工程的大力實施,良種引進擴繁、新技術推廣應用已成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做法上采取集中行動與小分隊活動相結合、重點服務與定點幫扶相結合、季節指導與隨機會診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戶、農業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和鄉鎮干部展開大規模的實用技術培訓。據統計,全年市、區縣及鄉鎮三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