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赴大英、射洪等地學習考察的報告
(一)正視差距,冷靜深思,不斷增強加快發展的壓力
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差距。與考察所到的縣市相比,我們不論是在發展速度上,還是在思想觀念上、工作作風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敢于亮短,正確看待差距,不要在強調客觀上打轉轉,要在深挖主觀原因上下功夫,從而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
當前,各兄弟縣市正掀起新一輪的大發展,競爭空前激烈,周邊縣市競相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慢一步就會差之千里,快一拍就能搶占先機,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全縣上下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要跳出看,不但要縱比,更要有勇氣橫比,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加快發展當成第一要務,把縮小差距當作加快發展的出路,在克服困難中抓發展,在迎接挑戰中抓機遇,增強新形勢下破解加快發展難題的能力和水平。
(二)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不斷增強加快發展的活力
要勇于創新,擴大開放,增強加快發展的活力。一是創新思維。進一步更新觀念,努力克服在加快發展問題上的封閉意識、保守意識,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二是創新機制。要敢于突破條條框框,只要有利于發展且法律上沒有明文禁止的東西,都可以探索,都可以去做,都可以去總結、去完善。三是創新管理。在領導分工上,要實行重點工作形成“一名牽頭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套激勵措施,一抓到底”;組織領導上,力求專而精,一名領導定點抓一方面工作,集中精力抓好重點工作、重點事業,抓一項工作成一項,讓每一項工作抓出特色;引進人才上,對一些重點崗位,要引進專業人才;在選人用人上,要在急、難、險、重的崗位上去鍛煉干部、去選拔干部,對優秀黨委書記、業績突出的下派村支部書記和為招商引資與項目爭取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要優先任用。要大膽創新,要在人員編制的管理上進一步創新,增加經濟部門的領導力量和編制,壓縮非經濟部門的領導職數和人員編制。四是創新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目標管理機制、考核機制、獎懲激勵機制,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人頭上,把考核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把獎懲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上、落實到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上。對年終目標完成差的單位實行掛黃牌、取消評星評優資格,取消獎勵工資,對成效特別突出的實行重獎,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活力。
(三)發展立縣產業,培育產業集群,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近三年來的發展經驗證明,縣委提出的“五句話”、“六個縣”的奮斗目標是可行的,必須堅定不移地抓下去,在發展上要進一步突出重點,用大氣魄、高規模、長遠光,不斷擴規模、上水平、創品牌。一是要在爭上大項目、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盡快啟動馬回小水電站的技改擴能,加快金電建設,力爭在2—3年內形成能源產業集群;依托電力優勢,引進一批機械冶金企業,依托農產品優勢,引進一批生豬、葛薯加工企業,加大對嘉寶、可口爽、紡織企業、齊祥、天府等企業的包裝,要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集團來改造,嫁接現有企業,使之迅速成長。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自主創新步伐,通過科技含量的提高來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進一步破解融資難題,壯大中小企業投資投保公司,增強擔保服務能力,支持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和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企業的效益。二是在農業上,要整合農業項目,集中打造亮點、搞好示范,要徹底扭轉項目資金使用分散、各自為政的被動局面,要在不改變項目用途的前提下,項目實行打捆,集中投向新農村示范點、產業示范基地、嘉陵第一桑梓和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提升項目的使用效果。要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的理念,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吸引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落戶,通過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發展產業,促進特色產業的上檔升級。組建覆蓋全縣的農村專合組織,提高農村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同時,按產業發展調配技術力量,進一步建好農資、農技連鎖服務網絡,強化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積極推廣良好良法,促進農村經濟更上臺階。三是在三產上以打造“嘉陵第一桑梓”為重點,集中項目、集中精力,加快第一桑梓的建設速度,花大力氣招引一批旅游專門人才,包裝一批精品項目,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完善配套旅游服務,使其盡快產生效益。完善商貿流通體系建設,以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為契機,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要求,引進知名連鎖企業搞物流配送,活躍城鄉流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