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豫皖蘇浙等地區學習考察報告
第四是切合實際的發展模式――把上級政策與本村實際相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些村發展模式不一樣,產業不一樣,路子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的.劉莊走的是生物制藥,它的附加值很高.南街村從"玩泥蛋"起家,到"玩面蛋",搞農副產品的深加工,走的是"依托農業辦工業,發展工業帶農業,農工互動,共創幸福"的路子.華西村走的是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之路,建立了冶金,紡織,三產為主的八大公司,均有相當規模和人才技術優勢.他們"追求的不是造成百億企業,而是造成百年企業",不搞重復建設和低水平建設,把精力放在提高核心競爭力上,搞活壯大集體經濟,提升經濟質量上.XX年,關閉了年產值1.5億元,利潤1000多萬元的3個化工廠,另投資建立了日處理污水能力達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今年將在全部工廠實現"零污染排放",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永福村以招商引資為重點,規劃建設了村工業小區,現入區企業已達23家,用地230畝,其中已建成投產20家.同時在鎮工業區建成21300平米的標準廠房,現已投入使用.耿莊村按照"項目帶動,旅游拉動"的發展戰略,經過全體村民民主討論決定,以土地使用權股份化的方式,把全村土地集中起來使用,600畝地建農業生態園,500畝辦企業.全村資產中集體股占60%,其余40%按土地使用權落實到戶到人.經過幾年的努力,集體經濟收入連續6年實現翻番.
第五是三個文明一齊抓,和諧發展――在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營造"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先進村的精神文明氛圍非常濃厚,提倡以德治村.華西村規定,只要老人過了100歲,直系新屬每人獎1萬.龍泉村本著"既要把群眾帶富,又把群眾帶好;既讓群眾物質富裕,又讓群眾精神富有"的"雙帶雙富發展觀",先后投資1500萬元,完善,新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體系;6所農民夜校10余年不停課,黨員學習制度30年不間斷,建有村辦醫院,各種文化設施一應俱全.南街村提出"富裕不等于幸福,幸福包括富裕"的口號.劉莊經常開展以評選優秀黨員,勞動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倡導新事新辦,樹立文明新風.幾十年來,全村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沒有賭博和封建迷信活動.
第六是摸準上情,吃透下情,做好結合文章――堅持上級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南街村王宏斌的墻上有兩句話"學習中央精神,傾聽群眾呼聲".華西村吳仁寶提出:只聽上級的群眾可能有意見,光聽群眾的上級可能不滿意,要既按上級要求辦,又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要把上級精神和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所以需要對上級的精神和要求認真學習領會和執行.同時,把群眾的要求,本村的實際,現有的條件,進行分析研究,尋找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和平衡點.
三,這次考察學習的幾點思考
通過考察學習,不僅學到了經驗,也看到了我們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上有差距.這些村在起步之初,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發展基礎,都相對較差,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更多一些,更大一些.但他們知難而進,勇于拼搏的意識特別強烈.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想干,敢干,會干,干出了成績,干出了水平.反觀我市自己有些村,基礎條件比人家當時好許多倍,但發展不如人家快,關鍵還是思想觀念問題.特別是黨支部書記,作為村里的"一把手",有的一遇到困難就畏難發愁,過分強調客觀理由,牢騷滿腹,缺乏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的魄力;有的滿足于現狀,跳不出小圈子,覺得自己在本鄉鎮,與鄰村相比,發展得已經夠快夠好了,小富既滿,小成既安,缺乏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干勁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