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感受四: 師資優化,課堂高效。優質的師資隊伍是辦好學校,提高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的關鍵,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考察的學校都非常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夫子廟小學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提升教師的個人能力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圍繞“聚星軒”“思辯苑”“博學坊”,充分發揮名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努力培養具有“夫子氣”的智慧型教師。這些學校更為關注的是課堂教學。蘇州長江路小學的“和美課堂”、新蘇附小的“自主學習”等等。這幾天,學校也給我展示了一些課例,授課老師大多是年輕的教師,他們基本功扎實,教態親切、自然大方,印象深刻的是上海日新實驗小學的《the jounary of little water drop》,首先教師清新自然,就像個鄰家小女孩,毫不做作,一口漂亮的英語,整節課思路清晰、過渡自然、一氣呵成;其次,教法新穎,如導入時運用fly a paper plane游戲,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擊破難點,掃清閱讀障礙;在復述故事時,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還覺得一個“實”,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扎實,導入——故事整體輸入——故事回顧——復述故事——重編故事,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非常注重小組合作,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探究。
感受五:素質教育,特色紛呈。上海日新小學各項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藝體教育方面:創意剪紙系列課程、剪紙、圍棋課、長跑、游泳、合唱、電子琴、舞蹈等;民族節日系列活動;社會考察系列活動:野營、野宿,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閱讀方面:每日自由閱讀一刻、每周經典閱讀、每年舉辦讀書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不愧為一所多元性、國際化的實驗學校。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小學基于上海大都市對人才的要求開展雙語教學,他們的快樂reading、快樂morning,校本教材走遍地球村,英語節等等,雙語文化氛圍特別濃厚,創出了雙語教學機制。
二、思考與感悟:
思考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發展的根基
思考二:優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靈魂
思考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思考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保障
思考五:豐富的特色活動是學生發展的根本
三、啟示與設想:
作為一線教師,我更多關注的是教育理念的提升、自身素質與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教育理論的提升
江蘇、上海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目前之所以走在全國前列,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江蘇、上海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能依靠雄厚的當地高校資源,利用高校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研究,理論先行,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
作為老師,特別是名教師培養對象,系統的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之前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時間讀書,其實是一種懶性在作祟。為提高理論水平,必須給自己壓力、動力,應該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一讀教育理論:精讀導師組推薦的書籍和其他相關書籍,并做讀書筆記;二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讀人文書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在這個喧囂的的年代,只要堅守者內心的良知與理想,自覺拒絕世俗的誘惑與時尚的挑逗,一個有追求的教育者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甚至還可以走得足夠遠”。 我相信,只要能以平和之心堅持下來,理論方面定能有所提升。
(二)、教學能力的提高
我目前正在主持《小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初步形成的研究》、《小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課題研究,在自主學習這一方面的理論有一點認識,我將繼續這一理念的學習,并把這一理念轉變為自己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融入教學實踐,研究小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上公開課、示范課,不斷磨練,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自身素質的提升
此次考察學習,我感觸最深的是上海的英語教育,無論是學校的重視,還是老師的素質、學生的水平無疑都走在全國前沿,特別是幾位英語做課老師的素質,她們一口漂亮的口語,娓娓動聽,使我感到還是有差距的。我將制定詳細的計劃,并落實到行動,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
為期10天的考察活動結束了,我會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積極內化,實施于自己的工作之中。同時也感謝項目組各位領導、老師的辛勤工作,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陪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