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溧水縣東廬中學考查學習心得體會
5、由講學稿帶出的“三無”現象,即無練習冊、無作業、無補課;這一點讓我感覺很新奇,給我的感觸是既減了負,又增加了效率。我覺得這需要老師在課下要下功夫,學生在課前預習上要下功夫,學生和老師在課后的檢測上更要下功夫。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作業和練習,老師手一揮、嘴一張就是作業和練習,學生負擔重但效果如何卻是個疑問,學習效率上就像東廬中學那樣能做到事半功倍就好了。我感覺要精選課內、課外作業,必須要掌握學生作業量,堅決不搞題海戰術,要讓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
6、重視并保證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他們在講學稿的使用中從預習到課后檢測,鞏固次數最多的就是基礎知識這一塊,而且大都是學生在預習中自行掌握的,自主學習就完成了,老師只是適當查漏補缺,再就是檢測。
7、在報告中講到了班級管理中采取學生盯學生的這么一種方法,尤其對班級中的問題學生,或者調皮學生,找一個他的克星負責管理監督他,及時向老師匯報。這樣人人都是班級的管理者,效率高而且還能給老師減負。
8、進入他們的教室,第一感覺是簡潔,第二感覺實用。沒有太多的布置。他們每個教室門口的墻上掛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班級宣言、班級目標、今日格言,學生自己設計的很新穎、漂亮;感覺比我們墻上固定的要簡便而靈活。
9、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后復習,學完一課后,要在“講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后記”(學后心得)。
10、關于考核,東廬的評價制度實行的是教師集體捆綁考核,避免了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比如成績是校外排名,注重整體成績。教師之間非常團結,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關于講學稿,學生自己的感受應該是最真切的。一位初二的學生這樣評價講學稿:她小學時學習功課感覺很吃力,不知道重點在哪里,不知道怎樣復習,一本書常常從頭翻到尾,F在的“講學稿”讓她知道了重點在哪里,知道了學習目標和思考方式,應該如何預習復習。“知道教師下一步講什么,提前想一想,心理有準備,就容易學會了。
此外,他們對初一新生的入學教育,重點就是培訓如何使用講學稿。等到正式開課后,無論是做操還是上課都非常適應了。
東廬中學的教育教學研究處主任在報告中,有這樣一些話,我覺得很經典,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早戀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對老師和學生的工作與學習,是有效的勞動,無形的約束”,“對老師而言,敬業精神比技術更重要”,“素質就是點點滴滴”,“對任何事都要看有沒有效,不然就是走形式了。”
當我們結束此次考查學習,離開東廬中學后,再回想這所學校的點點滴滴,一個整體的感受就是簡單而有效,樸實、實在,毫無形式化的東西,沒有什么花樣。聽了幾節課,他們的課堂模式、過程形式單調,無亮點,不過師生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都是扎扎實實的學習過程,都圍繞知識與能力、探究與實踐這些目標展開很有效率的討論解答。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學習后得到的一些感悟和收獲,由于時間倉促,比較粗糙和膚淺,真誠的希望各位老師和領導給予指導,也希望能與大家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學習。
我的匯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