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元旦講話稿(精選3篇)
大學校長元旦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共話過往,辭別20xx;暢談新歲,喜迎20xx。值此歲末迎新之際,我謹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向全體教職員工及離退休老同志致以新春的誠摯祝福!向全體同學們致以新年的美好祝愿!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歲月流金,盛世豐年。即將逝去的20xx年,是學校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全面落實之年,全體西大人團結奮進,砥礪前行,再譜華章。20xx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教育實踐活動“回頭看”的各項工作,完成了中層干部的換屆,一大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走上了新的崗位。
過去的一年,我們共同見證、參與了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學科建設取得較好成績,工程學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深化人事制度綜合改革,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兩位教授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公示中榜上有名,引進了中科院百人計劃、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青年千人計劃人選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國外大學正教授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整體引進中科院南海所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專家、科技部20xx年度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余克服研究員及其團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入實施“面向工程、面向應用、面向社會、全程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都實現了零的突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60位,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不斷增強;合作辦學邁上新臺階,中美合作辦學開始招生,與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農業廳分別簽署共建新聞傳播學院、農學院協議并正式實施;學校章程通過了自治區教育廳的核準,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向前推進;大學生管理服務體系不斷深化,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持續提升;民生工程建設深入實施,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上述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校黨委、行政向大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時光的年輪刻下奮斗的足跡,歷史的巨手翻開夢想的新篇。即將到來的20xx年,是“”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學校實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沖刺之年。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緊密團結在周圍,全心全意地依靠全校師生員工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深化綜合改革,推動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的全面落實,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加快高水平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建設,共同開創廣西大學更加燦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這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時刻,恭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工作順利、學習進步、萬事如意!
大學校長元旦講話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在20xx年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我們謹代表學校黨政,向全體師生員工,向廣大離退休老教師、老同志,向各附屬學校師生,向孔子學院的老師、志愿者們,向海內外校友,以及長期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20xx年,是學校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一年。學校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和教育綜合改革大局,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內涵發展,致力于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這一年,我們在思考分析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基礎上形成共識,科學編制了綜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規劃,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謀劃了新的藍圖。
這一年,我們堅持立德樹人,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有新的進展,高峰高原學科的獲得為沖擊國家一流學科奠定了基礎;科研水平再上新臺階,國家級項目創歷史新高,標志著學校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亮點頻現,展現出學校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發展態勢。
這一年,我們積極踐行大學使命,緊密對接國家和xx市重大發展戰略,源源不斷輸送卓越教師和一流專業人才,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參與決策咨詢,多渠道、全方位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全校師生員工的辛勤汗水與創造智慧,凝聚著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大力支持。在此,向為師范大學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貢獻的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回顧過去,成績可喜;展望未來,重任在肩。20xx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啟動之年,也是師大扎實推進綜合改革,不斷提升辦學質量的關鍵一年。我們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改革推動發展,以發展凝聚人心,全面加快向特色、內涵、創新的方向發展,努力實現“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舊歲已展千重錦,新年更上一層樓。希望全校師生員工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希望離退休老教師、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繼續關心支持師大的發展建設,共同為學校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譜寫新的篇章!
伴隨著新年悠揚的鐘聲,讓我們共同祝愿學校各項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衷心祝愿大家工作順利、幸福安康!
大學校長元旦講話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在這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九月,我們滿懷喜悅,歡聚一堂,隆重舉行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出席慶祝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代表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同志們,同學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學校,1958年,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北京水力發電函授學院并入我校,同時更名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學校由北京搬遷至河北省岳城水庫辦學,1977年,從岳城水庫遷往河北省邯鄲市辦學。1978年,學校在原北京校址成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學校整建制遷往河南省鄭州市辦學。在水利部和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在河南鄭州選址建校,1990年開始在鄭州校區招生。20x年,在國家高校管理體制改革中,我校由水利部劃轉河南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學校遷至河南辦學后,在培養水利水電建設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還肩負起了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使命。學校的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實力迅速提升。目前,學校在鄭州建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校區占地2300多畝,校舍面積7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近13億元。學校現有54個本科專業,5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立項建設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萬多人。20x年,水利部與河南省簽署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協議,標志著學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建校60年來,學校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鑄就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華水畢業生品牌,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普遍贊譽。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0多萬名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為行業的知名專家或部門的業務骨干,部分已陸續走上省部級領導崗位,成為治國治水良才。借此機會,請允許我向所有為祖國的繁榮、社會的進步、母校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海內外華水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建校60年來,學校形成了以水利電力為特色、以工科為主干,理、工、農、經、管、文、法相互滲透、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重點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院士工作站4個。近5年以來,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0余項,省部級項目260余項。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15項,各類科研項目立項合同總額近4億元。
建校60年來,學校始終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服務行業、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學校先后參與了黃河小浪底、長江三峽、南水北調等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的設計、監理、模型試驗等工作,為國家的水利電力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近年來,學校相繼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十余個研究院所、企業和地方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國家水利電力建設的各個領域開展合作研究與科技服務。
民造工程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建校60年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艱苦、執著的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了“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從嚴治校、從嚴執教”的管理思想,“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華水精神,這是學校歷經60年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而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倍加驕傲、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力量源泉。回眸來路,我們感慨萬千,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歷史,是一部始終與國家水利電力事業緊密相聯的發展史,是一部歷經坎坷、自強不息的創業史,是一部追求卓越、勇立潮頭的奮斗史。華北水院優良的辦學傳統將永遠激勵著全校師生員工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