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費來解決。錢從哪些來?有錢怎么花?有錢怎么管?需要教育、財政、發改、審計、監察等相關部門認真思考,真正拿出一套實用管用的措施,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管好用好每一分錢。
第五、關于教育管理隊伍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意識形態、經濟結構、組織形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教育管理面臨許多新課題、新挑戰。因此,突出對教育局班子、校長、教育辦主任等管理者隊伍的管理,是今后需要認真研究并著力強化的問題。對教育管理部門來說,目前教育管理部門的領導把過多的精力用在了應付檢查和爭取建設項目方面,教育宏觀管理的中樞作用和職能職責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局機關中層干部仍然停留在教育管理的常規性事務和一般化工作狀態,創造性、突破性開展工作的意識相當欠缺,對于如何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如何建立良性的管理機制、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涇川教育跨越發展等問題的研究、探索、實踐還做得不夠深入。對校長和教育辦主任隊伍來說,部分校長主任的管理視角過窄過低,管理手段欠缺,行政推動和經濟處罰等方式還比較普遍,在剛性約束與人文關懷關系的處理上還不夠妥當,在為一線教師排憂解難、搞好服務上還很不到位。特別是一些教育辦主任在經費使用、教師調配、校長任免等方面失之監督,社會反響強烈。對于學校內設職能處室管理人員來說,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按步就班,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問題。一些管理人員和教師關系處理不好,厚此薄彼,引起教師產生對立情緒。對于教育管理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要認真反思,認真研究,扎實改進。要研究建立教育管理隊伍德、能、勤、績、廉一體考核的辦法,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校管理制度;要把各級教育管理人員的培養培訓和選拔任免作為促進辦學水平整體提升的突破口,積極創設有利于教育系統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平臺;要積極倡導教育家辦學,把那些具有高尚情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富有教育管理經驗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特別是把那些品德好、能力強、干勁足的人才選拔到各級各類學校的主要領導崗位上來。要建立健全校長負責制、用權監督機制、任期目標考核制度、績效問責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切實暢通校長能上能下的渠道,充分調動校長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六、關于教師隊伍管理問題。教師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是教育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社會各界的期盼,也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從XX年開始,我縣通過招考等多種方式陸續補充大量教師,教師數量不足和學歷不達標的問題得到全面緩解,但是新增教師良莠不齊,崗位勝任率低的問題日益凸顯,就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而言,師德考核考評機制還不夠完善,沒有便于操作的師德評價體系,沒有實行教師師德量化管理的措施和辦法。教育部門要研究建立教師“德”的評價考核辦法,將師德考評結果作為教師聘任、晉級、晉職、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促使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做“傳道、授業、解惑”的踐行者和示范者。就教師管理體制而言,目前教師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致使部分學校人浮于事,教師不能靜下心來搞學問,我們必須在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建立教師德能勤績考核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教師隊伍管理體制的路子,盤活教師資源,努力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教師管理格局。就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而言,一部分教師存在業務能力一般化,研究形式化,教學程式化的傾向,存在專業培訓與教學實踐脫節的問題。要圍繞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新教師入職培訓等,強化教師培訓過程管理,實施菜單式培訓,對癥下藥,講求實效。就教師隊伍結構而言,目前教師隊伍專業不對口、學科不搭配的現象在一些學校仍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必須將嚴把隊伍入口、疏通隊伍出口,推行末位分流和淘汰機制作為調整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核心內容,嚴格編制管理,及時進行余缺調劑,合理配置師資,加快解決專業不對口、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第七、關于教育質量提升問題。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事業的靈魂和根本。近年來,我縣教師待遇明顯提高,辦學條件大為改觀,教育經費保障有力,擺在全縣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務就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在辦學思路特色方面,一些學校管理理念陳舊,特色不夠明顯,思路不夠清晰,質量形成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六園創建”是“兩基”中的亮點和特色,但我們也要冷靜反思,真正有多少學校達到了“六園創建”的標準,我們開創性的教育特色到底是什么,我們的辦學思路和目標定位到底準不準?這些問題要引起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深思。要樹立“提高質量、責任在我”的理念,樹立“以生為本、有教無類”的理念,以卓越的辦學理念引領辦學行為,以腳踏實地的行動促進質量的持續提升,共同創造涇川教育的美好未來。在推進教學改革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堅持從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入手,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加強教育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深化教學研究和教研成果推廣,提高教育科研對質量的貢獻份額。切實提高教學設施設備和功能教室的使用效益,突出實驗教學,強化實踐操作,注重質量形成過程,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在強化素質教育方面,目前我縣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推行素質教育仍然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上,應試教育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必須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趨勢,以學生特長培養和綜合能力提高為切入點,以注重教育內涵發展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積極探索有利于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路徑。必須按照規定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促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方面,近年來,我縣教育的質量基礎薄弱,起伏較大,還沒有步入良性穩定發展軌道,要探索建立教育質量提高的長效機制,以實現教育質量持續提高為目標,追蹤記錄并科學評價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表現,建立系統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加大教育教學環節和質量形成過程監控,堅持過程性考核與終端性考核相結合,科學評價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師工作實績,促進教育質量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