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分析經驗介紹發言稿
各位領導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xx中學,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校幾年來在教育教學上的點滴探索與大家分享,這些做法都是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采用的,如果能給各位領導一點點的啟發,那將是我們的最高興的事。
無論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我們都無法回避教育質量這一問題。作為校長,必須面對每學期各學年的考試成績,教學質量都是立校之本,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完整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是學校教學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而管理體系之中重要的一環節就是每次考試過后的質量分析。尤其是我校近幾年來的教學環境的變化更需要一系列的嚴密的量化分析、跟蹤評價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使教學質量相對穩定,逐步提高。
下面我就我校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如何進行教學質量分析,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問題向各位領導作一匯報,敬請批評指正。
我校的質量分析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每學期開學初在教學工作會議上,學校要對上學期的成績進行整體的質量分析,第二個層面學年負責領導要進行學年質量分析,第三個層面就是備課組質量分析。至于采用什么方式,視情況而定。
今天主要就前兩種方式給大家解讀。
一、每學期開學初根據區教研室下發的各學年各學科成績總表,我們把每個學年每個學科的一分三率的排名統計出來,學校主要從總表上面獲得全區教學成績信息,并了解學校各個學年各個學科在全區的位置。通過每個學年各科一分三率在全區的位置比較,學校可以發現某個學年中的薄弱學科,這樣從學科教師、學年領導到班主任形成合力,為提升某一學科的成績獻計獻策。通過四個學年的比較學校也可從中發現薄弱的學年,以便于制定好下一步工作的中心。四個學年同一學科在全區位置的比較,也可以讓我們發現不同學年同一學科的差距,以便于同一教研組的教師之間有針對性的共同和交流。
表一:各學年一分三率在全區的排名
表二:同一學科不同學年一分三率在全區的排名
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在學校的整體質量分析中還把各個學年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差生率個大家做一分析,讓每位任課教師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任教的學年的學生狀況,同時和其他學年作一比較,看到差距,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表三:各學年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差生率
二、學年質量分析:36中學自XX年搬出危樓后分散辦學長達四年之久。這四年學校無法及時召開全校教工大會,無法在每學期考試后及時作全校教學質量分析。在兄弟學校寄讀的每一學年都是一個相對的獨立個體。每次教學質量分析都是學年的分析。正是這些各學科、各班級、各層次的分析能夠讓我們發現我們36中教師自身的不足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缺憾,及時糾正和彌補。當時也是這種比較細致的學年、學科的質量分析使我們在分散四、五處辦學時能夠找到36中學在全區的位置,掌握了整體課改中36中的教學成績。學年質量分析也是我們質量分析的重頭戲。
學年質量分析由學年負責的領導以學年為單位進行,事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要對本學年在上一個學期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有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切中要害,讓老師看到教學中存在的真正問題。
首先,我們依據區教研室下發的各學年各學科成績總表制定學校的個學年的基礎表格。全區共20所學校,根據所處的地域、生源不同劃分成a、b、c三個層次,我們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屬于b類學校,我們進行質量分析時首先求出a、b兩類學校的一分三率,然后把我們老師的成績和校、區、b組、a組進行比較,形成質量分析的基礎表格。通過這張表格我們既能看清任課教師你任教班級的一分三率的排名,又可以看到自己和a類學校的差距,讓每一個教師有一個奮斗的目標。同時這個基礎表我們縱向看,教師看看同一學年同一學科不同班級之間的差距,不單純是名次上,還有分之上的差距。橫向看又向我們展示了同一班級不同學科在全區的排名,讓我們的老師橫向的比較,同樣的學生,不同的學科存在差距的原因。這樣的分析教師應該會從心理上接受,從而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去反思,探究原因。
表四:質量分析基礎表
其次,我們把我們自己學校每一個學科的一分三率和b組學校的成績做一比較,因為有的老師總認為生源不同導致教學成績不理想,那么我們把同一層次的兄弟學校的成績拿來和自己比較,讓備課組的教師意識到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當然學年不同,表格的制定也有一定的變化,譬如,進入九年級我們各校都要進行分層次教學,我們不能那最好班的成績去和b類學校比,而是和a類學校中的處在第一第二位的學校去比,這樣教師才不會盲目樂觀,而是看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