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模式研討會發言稿:理念引領教學 模式導引課堂
高效課堂模式研討會發言稿:理念引領教學 模式導引課堂
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陽城三中是省級示范初中,擔負著陽城縣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實施新課程以來,全校師生群策群力,潛心實踐,以拼搏的精神和一流的業績,多年來,我校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為根本,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重點,圍繞“課堂變學堂,構建高效課堂”這一中心,深入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構建規范有序的教育教學管理長效機制,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為教育強縣作出應有的貢獻。學校先后榮獲“山西省示范初中”、“山西省義務教育示范學校”、“山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山西省德育示范校”、 山西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 “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晉城市素質教育實驗學校”、“晉城市科技示范校”、 “晉城市學校管理年先進單位”、“晉城市學校管理年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中國教育》、《現代教育報》、《山西教育報》、《太行日報》、《晉城教育》等多家報刊介紹了我校的課改經驗,陽城電視臺進行了追蹤報道。我們的做法是:理念引領教學,模式導引課堂,靠教育科研推動學校發展。
一、 理念引領教學。
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正在實施的課程改革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重大舉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要求和實施策略,我把它簡要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工程:一是貫穿“一條主線”,這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促進“兩個轉變”,一是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轉變為以探究式教學為主,二是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性學習為主轉變為以研究性學習為主;三是突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是處理好“四個關系”: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知識傳承與探究教學的關系,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關系,考試科目與非考試科目的關系;五是大力倡導“五種教育新理念”:生態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念,合作學習理念,個性教育理念,建構主義學習理念。新課改中有10個使用頻率很高的關鍵詞,這就是:平等、自主、探究、合作、對話、互動、體驗、建構、個性、創新。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轉變教師觀念,我們在全體教師中樹立以下理念:
只為成功想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
教育是教師的幸福事業,學習是學生的快樂需求;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關注學生的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要求學生養成好習慣,教師首先要有好習慣。
第二是確立課堂改革的指導思想:提出了“課堂教學改革首先從少講開始”這一具體要求,要求全體教師充分備好每一堂課,重點突出,抓住關鍵,精講多練提高效率。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出風格,創出流派。
第三是確立“好課堂”的標準:衡量一節課成功的標準是五個“讓”,即新知讓學生發現,方法讓學生歸納,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探究,作業讓學生選擇,著力構建“促進學生生命發展”的活力課堂。強調關注課程標準比關注教材、關注練習更重要。離開成績去談改革是沒有說服力的。我校倡導立足課堂主陣地,堅持“教師講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學生學練時間不少于20分鐘、學生參與面不小于80%、當堂達標要在80%以上”的指導思想,真正的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率高起來。
第四是確立“以課題來引領課改”的理念。確立“課堂變學堂,構建高效課堂”的學校總課題,課堂中的教學困惑通過課題來解決。具體的指導思想有: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提出關注學生的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容量大的課堂不一定是有效的課堂。教過了不等于學過了,教完了不等于學會了。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第五是確立“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理念。我們破除了原有“以教論教”,制定了“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辦法。重點是關注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教師是如何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教師上課的好壞不再是單一地由成績來決定,而是通過同行、家長和本班學生的評價來確定的。
十年來,我校先后有王凌義等6位教師獲“省學科帶頭人、省骨干教師、省教學能手”稱號;張良蒲、吳書霞等28位教師獲“市、縣教學能手”稱號;吳紅衛等35位教師獲省、市、縣“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稱號;常周元、延小軟、劉群等5位教師被評為“陽城縣名教師”,教師有86人次在各級教學觀摩、教學技能大賽中獲獎,有140多篇論文在各報刊上發表或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