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模式研討會發言稿:理念引領教學 模式導引課堂
二、模式導引課堂
“導、學、問、練、評” 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問題解決(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延伸問題)為線索,以促進學生主動快樂學習(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解決問題、自主延伸發展)為關鍵點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它是突出學生主體,突出過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體,突出思維訓練的課堂,是“學、思、用”相結合的課堂,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互動雙贏的課堂。它借鑒了洋思、杜郎口等中學的先進教學模式,立足課堂變學堂,致力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的產物。
具體流程為:
(一)導:創景導入,明確目標。這一環節約5分鐘。開課后,教師運用多種方式創設學習研究的情景,喚起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愿望,明確本節具體的學習研究目標要求。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背景、場景、情景(三景)的作用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教師要對自學時間、內容、方法、標準、檢測提出明確要求。
(二)學:自學教材,合作探究。這一環節約10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根據第一環節提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學、獨立思考,圈畫重點、標明疑難。在此基礎上,同桌、小組合作互動互議教材,研討解決問題。同時學生試做教材上的習題,不會的可再看教材上的提示、例題或互相討論、詢問老師,初步解答疑難問題。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或個別指導。
(三)問:師生互動,講析研討。這一環節10—15分鐘。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師生互動,針對自學指導中的重點內容及學習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并適度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將原有的片斷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歸納,發現規律,掌握方法,同時幫助學生矯正感知過程中認識和做題的錯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教師采用的方法有釋疑解惑、典例精講、點撥提升等。
(四)練:達標訓練,鞏固提高。這一環節約15分鐘。根據學情,對學生開展分層訓練和分層達標活動。訓練題要精選習題,要分層次,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時要加大學生展示面和糾錯的力度。達標測評要以基礎知識、重點內容為主,測評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通過達標測評,了解學生掌握情況。文科可采取學生記憶、自查、互查、組長檢查,最后由教師抽查等辦法;理科采取展示和書面練習同步進行,可讓學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糾錯、優秀生講評。
(五)評:課堂小結,評價延伸。這一環節大約5分鐘。學生、教師對本堂教學內容、研究問題和學生的學習研究情況進行小結評價。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內與課外的同步發展,要指導學生聯系自然、社會和生活實際,選擇和確定專題,以多種形式進行研究,以達到能應用、能遷移知識和能力的目的,使學生鞏固加深知識,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理解遷移知識和應用創新的能力。
“導、學、問、練、評” 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的實質是什么?我們認為,可以用40個字加以概括,這就是: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境寬松,自主參與,個性發展。
當然,“導、學、問、練、評”高效課堂模式是我校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各教師、各班級、各學段、各學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特點和每節課的具體情況而定,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我們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師死套模式,更提倡教師自創模式。歸根到底,就是要以人為本,致力于課堂變學堂,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十年來,我校就是這樣不斷強化教育理念,深化教學研究,用理念引領教學,用模式導引課堂的。教育科研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我校教育教學質量連創新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教育佳績:學校連續九年中考成績居陽城縣第一名;縣市中考狀元連續四年花落該校:XX年中考段海燕同學以668分奪得全縣第一、全市第二名,XX年中考郭凱杰同學以664分奪得全市第一名,XX年中考吳云燕同學以667分奪得全市第一名,XX年中考趙婧宇同學以656分奪得全市并列第一名;XX年中考,陽城三中616分以上118人,全市650分以上11人,陽城三中4人。時代在進步,課程要改革,觀念須更新,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繼續大膽探索,為走出一條有陽城三中特色的教育教學之路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