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教學工作會上的講話
教務處要隨機抽查課堂,4月下旬檢查教案、作業,進行優秀作業展覽。檢查作業時,重點查:數量是否齊,差生怎樣,批改正確率,作業的次數(作文篇數)。
教研活動由教務處管理,學科組長負責,親自簽到,按時活動,按時間記錄學時學分,遲到早退均要減分。
(五)課堂教學:講究實效
1.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觀。上好常態課,倡導有效教學,倡導信息技術進課堂(筆記本電腦要常進課堂),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研究、推進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參加 “走進洋思”“感受生本”“探秘杜郎口”活動,以“構建有效課堂”為重點進行深度研究,開展有效教研活動。要注意的是,我們學習生本,不一定要照搬其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習其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讓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2.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學。語文學科圍繞“三個一”展開教學: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數學抓好基本計算能力和運用能力培養。英語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英語組舉行小型的“英語節”(書法、口語競賽等)。
3.加強體、音、美、科學、品生(社)、綜合實踐、信息等學科課堂教學。這些學科要加強常規教學,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課,確保課時。教學進度要按計劃執行,教務處將隨時監控教學進度。體育課:繼續鞏固第三套廣播體操;加強教師示范,保證教學質量,下課前不得返回校園,以免影響校內教學。音樂課繼續抓好樂器進課堂,培養音樂素養,為分局音樂課堂教學成果展評做充分準備;人人會唱校歌。美術課要積極配合省、市書畫大賽和電腦作品大賽開展教學,尤其加大電腦作品大賽的力度,力創好成績。科學課在新增教學儀器的情況下,上出高質量的科學課,實驗課一定要到科學實驗室去上,開課率達到100%,做好實驗記錄。品生(社)要繼續作好 “評價卡”“成長資料袋”的工作,每月一次的評價要在教案中體現。綜合實踐要克服困難,要體現實踐性、探究性,面向社會,走出課堂,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信息課越來越被重視,教研室每年抽考,任課教師要鉆研教材,提高課堂效率,確保學習質量大幅提升。
(六)教育科研:走向常規
教育科研包括校本研修、聯校教研、課題研究。
校本研修:一是加強集體備課和即時教研。每周固定的集體備課要做到“三定五統一”,嚴格按照市局文件進行,并將活動情況納入學分管理。開學第一周,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本學段),領悟教參中的“總說明”,觀看教參隨書光盤,理清教具(掛圖、磁帶、卡片、學具、實驗器材等),準備教學之用(借用登記,期末歸還,做到按序、不損)。二是講三種類型的公開課:3月份5位新進入學校教師講達標課;4月份寫字教學研討課;4月下旬——5月上旬繼續圍繞“構建有效課堂”講研討課,擬安排10節(余下的9月份講)。
校本研修要做到:一是把學科教研和師生競賽結合起來。二是把學科教研研修和“中國教師行動網”的學習結合起來,各學科組活動時,要涉及“行動網”的內容。三是把學科教研和片、分局教研結合起來。
聯校教研:按照片長的統一安排,積極參加。每月一次活動,一學期2--3次。
課題研究:繼續推進中央電教館教育技術研究課題“第一范文網站群”建設《小學六年級英語網站建設的新思路與新模式研究》課題應用研究工作,在中期評估被評為先進課題的基礎上,繼續上傳資源,進入深度研究,做到建站與使用相結合,要及時總結經驗,撰寫文章。語文擬參加省習作研討課題。
要做好2個課題成果的推廣工作,即省級課題《綜合閱讀----閱讀方式的多樣化》、省級數學《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
(七)電教建設:五個重點
本學期電教方面主要抓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競賽、網站建設和電視臺建設工作。1、認真上好信息課,要設計少量的作業,操作和動筆有機結合,嚴格要求學生,力爭在分局信息技術課抽考中取得好成績。2、加強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力度。筆記本電腦每周帶到學校不少于3次,學習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3、積極組織參加省學生電腦作品大賽和教師“五優”“三新”大賽。4、改版校園網站。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對校園網進行改版,使之更好、更安全地運行。仍然實行“教務牽頭、部門負責”的管理模式,各部門的工作計劃(包括小型活動計劃、安排)、通知、表彰名單等要及時上傳網站,尤其要加強學生方面信息的上傳。5、電視臺每周播放兩次,以播放校園新聞、科教片、故事片為主,做到節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