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教學工作部署會議講話稿
(2)在教師管理上,學校積極打造“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薄名利、志存高遠”的教師群體形象,精心制定了《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按照“分層培養、逐級提升”的原則,積極實施四大工程,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一是大力實施“青藍工程”,開展“結對子”幫扶活動。二是大力實施“新苗工程。舉辦主題論壇,從身邊典型學起,讓一部分老師先嶄露頭角、創設平臺,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學習培訓。僅僅四個多月我校已經達到每位教師外出學習一次,學習經費遠遠超出教育局規定的指標,每次學習均能做到帶著任務去,回來進行二次培訓,上移植課,開講座,實現了資源共享。三是大力實施“名師工程”。聘請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高林生老師為我校的名師工作室教學和管理顧問,還先后聘請特級教師高圣光、市教研室趙呂森、曹智勇、徐維軍、市教育學會許運南、區教研室孫成余、蔡大同、葉敬玉、沈曉梅、徐婧婧、區藝術科魯燕紅、高維年、區體育科苗青等專家到校指導,引領教師拓寬視野、刷新理念,聘請了書法專業教師王士軍為師生進行書法專業技能培訓。四是大力實施“讀書工程”,每月舉行一次教師課外閱讀知識測試,及時公布教師考試成績,促進理論水平提升。
一學期以來,我校教師團結一心、積極進取,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典型、先進事例。彭敏、謝春老師平時能夠帶領學科組認真進行校本教研活動,全力協助教導處做好相關的教務工作;肖威老師開學初丟下自己1歲多的寶寶,學籍工作做得細致入微,熬了一夜又一夜,;宋子碩老師勇于承擔重任,任班主任帶三個不同年級的英語、一門美術,毫無怨言;孫敏、毛杰老師兢兢業業,集體備課組織井井有條,對于學校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從未推諉;白長培老師身體不適,從未因此耽誤學生一節課;徐麗、王艷玲老師身為年級組長,身先士卒,認真踏實,不懂就問,學科成績突出,班級管理也名列前茅;李春燕、李莉、葉閔、張曉雪在學校缺少語數老師的情況下,服從學校安排,改教自己非專業學科,并且教學成績突出;聶敏麗、田寧、劉振軍老師雖為支教老師,但是他們工作踏實,任勞任怨,班級管理規范;張克利等許多老師原任教中學,都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轉變角色,適應小學的教育教學,班級管理規范,教學成績非常突出;袁紅老師作為備課組長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個人所有業務精湛,備課組受到視導組的大力稱贊;秦雪梅老師作為年級組長,任班主任,從未叫過苦和累,學校安排的大事小事總能以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做得令人滿意;張裕興老師班級管理付出很多(中飯后經常帶學生散步、學習校園文化),學校交辦的臨時性工作,不僅能按要求做,還能創新地去完成。門衛詹老師和李師傅兢兢業業,忠于職守,閑著就干活,局領導和全校職工交口稱贊!小學大廚老丁、幼兒園大廚倪師傅工作認真、飯菜制作手藝好,得到全體師生好評。
4.教學科研管理
(1)落實教學常規,重視集體備課
在集體備課上,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課時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布置、訓練和活動,統一單元測試。所有科組采取提前一周備課制度,按照備“初案”——組織說課——進行研討——備“詳案”的步驟進行,各任課教師以修正后的“初案”為藍本,寫出自己上課用的“詳案”;語文組在學校oa系統還沒有開通之前,利用qq群這個平臺,探究、商討、共享智慧,整合教學資源。數學組集體備課踏實而到位,分工明確,高度合作。英語雖然只有一個人,但每次備課都緊緊圍繞重點、難點、疑點、知識點、能力培養點、學生易錯誤點、易混點和考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品社備課組制定詳細目表和范例,供科組老師們參考、討論和靈活使用;藝術、體育科組教師也能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借鑒。
在教學常規上,教導處能按月檢查教師業務和學生作業、進行隨機聽課,全校教師聽課氛圍濃厚,本學期人均聽課40節。謝春、袁紅等老師聽課都在50節之上,周利清主任聽課更達60節之多。本學期語、數、英、文綜、理綜科組共開設了公開課40多節,營造了教研氛圍,促進了教學質量提升,在12月份舉行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共有30多位教師參加了比賽,效果良好。
(2)加強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能力
選派周利清、徐麗、王春梅、孫敏老師參加觀摩了全國(語文及品德學科)優課交流會,張克利、張裕興、吳麗娜、袁紅、彭敏等老師參加了市級教學研討活動,毛杰、王艷玲、關晨老師參加觀摩了市區級教育學術研討暨課堂寫作教學優秀課展示會,還安排了各學科的許多青年教師參加了名師工作室的跟崗學習、研修活動。承辦了全區思品教學研討會和寫字比賽,拓寬視野,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