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督查自查匯報發言
(3)、加強與家長、社會的溝通,構建防流控輟工作網絡。
開學初,對沒能及時返校報到的學生,過去學校和老師們是在焦急中等待,在等待中無奈。而今,我校則是主動深入學生家庭,做好學生返校工作。采取校長負總責、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師包人的方式,深入村戶做好有流失傾向學生的思想工作,并積極組織學生返校入學。平時注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以苦心感化家長。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多做學生家長工作,讓家長明確“知識改變命運”的正確性。使學生家長在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之外,密切配合學校老師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當發現自己子女有棄學的苗頭的時候,能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系,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教育,共同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4)、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學校教學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教師是國家教育方針、學校辦學目標的直接踐行者,教師首先是思想上要正確認識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其次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各項工作落實,如不歧視、挖苦、諷刺低差生,尊重學生人格,當學生有來自生活、學習方面的困難的時候,教師應伸出溫暖的雙手去幫助那些低差生、貧困生。多與學生交流,特別是對于那些心理有障礙的同學,教師更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化解他們心中的烏云。只有做到了“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才能讓我們農村中小學的每一位學生不掉伍,不輟學。多年來,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多了麻煩多,差生多了是非多。個別教師對差生采取不聞不問不惹的“三不”政策,漠視這些學生的存在,甚至個別老師還動員這些學生“開溜”,以解自己“心頭之患”。調查表明,教師惡語批評、諷刺、歧視甚至驅趕學生是造成學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從根源上防止類似問題的產生,學校專門召開控流控輟工作會議,喚醒教師心中的危機意識,扭轉以往教師中存在的“教師只要上好課就行”的錯誤觀點。學校多次重申“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一位好的教師的標準,不僅僅是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不僅要看學生怎么學,還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成長;不僅要看到他們是否在學,還要看他們是否學得開心,學得安心,學得舒心。同時,不斷完善防流控輟激勵機制,對全年無流失或流失較少的班級,對相應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學校籌集專款,給以獎勵,并作為評優、評先的硬件之一;對流失率超標的班級,給以班主任、科任和主管行政采取一定的經濟懲罰措施。辦學觀念的轉變,人文關懷的注入,使學校真正變成了學生心中的樂土,教室真正變成了學生心目中求知的殿堂。觀念一變,境界全新。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學校的防流控輟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XX學年度初中有9人流失,流失率達到0.82%,——XX學年度初中有14人流失,流失率1.01%,——XX學年度初中有14人流失,流失率1.12%,小學—XX年度三年間無一人流失,流失率低于高標準“普九”初中流失率1.5%、小學0.5%的指標。
二、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個焦點。要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必須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措施,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從教學體制上保證學生合理負擔、和諧發展是減負的重要保證和核心環節。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相關規定及文件精神,統一思想,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
(1)、執行國家和省課程計劃,開齊科目,開足課時。
我鎮中小學校執行國家和省課程計劃,學校統一選用省教育廳印發的省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教材,訂齊課本,開足課時,特別對中學信息與圖音體科目引起重視,教學用書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種類訂購,不額外訂購學生參考用書、教輔資料等,不給學生攤派發放學習用具和書籍等。利用節日慶典活動舉行學生文藝匯演和學生美術書法展覽,將此項活動納入學校班級量化評估,與文明班、表揚班評比相掛鉤,每期舉行班際足球比賽和全校性普通話演講比賽,活躍學生課外生活,培養學生興趣,多渠道多途徑培養各方面人才。
(2)、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