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銜接活動中的講話稿
4、培養孩子學會正確的交往。
家長應注重培養孩子的交往意識,鼓勵孩子與人交往,教會他一些交往的技巧。遇到困難,學會尋求老師的幫助,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共同解決難題。和同伴發生糾紛時,家長要以冷靜的態度,詳細了解情況,引導孩子學習正確處理與小伙伴之間的矛盾;學會主動尋找自己喜歡的小伙伴做朋友,并學會謙讓、包容,與同學友好相處。
(二)學習興趣和能力
1、培養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他們探究新事物的動力。一年級的新生,年齡小,興趣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最大。為此,家長應充分利用孩子成為小學生時感到自豪的積極心理因素,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因勢利導地給孩子講做個小學生的光榮與責任。適當滲透一些進入小學后,學業上將面臨的一些負擔,并引導孩子樂觀對待,讓孩子自信通過努力是完全能夠克服的。不強化學業負擔很重,小學生生活得都很痛苦這樣的觀點。
2、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學生喜歡學習的前提,學習好還必須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所以,入學前要教育孩子做每一件事時,都要認真、負責,把一件事從開頭做到結束,以便在進入小學后能以積極的態度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知識重要得多。在這里,建議家長在孩子即將升入小學之前,著力培養孩子如下的學習習慣:
(1)專心聽故事,喜歡閱讀的習慣;
(2)愛想、愛問和樂意口頭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
(3)愛護書本及學習用品的習慣。
(4)倘若家長要教孩子寫字的話,要注意教給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無論培養哪種習慣,都必須十分重視第一次,也就是說,第一次教給孩子的一定是規范的,正確的。因為孩子在學習新本領時,對于第一次接觸新本領的印象特別深;如果第一次你教錯了,或者由于你的疏忽,孩子做錯了,過后再去糾正,會比一開始就做對難一點。另外,養成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每天去做,并長期堅持。小孩子的習慣是否能養成,其實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和持久心。
最后,跟大家介紹一下孩子入小學需要具備的條件
1、孩子的年齡達到法定入學年齡:
戶口簿、出生證明
2、有參加接種、體檢等的材料
兒童保健卡
以上兩條是所有孩子必須具備的上小學的條件。另外,學校在招收本地孩子的基礎上,若有多余的學額,可以解決部分符合外地孩子入本地公辦學校政策的適齡兒童的上學問題。因為每一年的招生政策都會有新的調整,所以我現在介紹的只是去年的入學政策,今年的政策尚未出來,希望家長關注新的政策,以下是外地孩子入本地公辦小學需具備的條件:
3、居住在本校學區范圍內
父母居住證(居住地址在學區范圍內)、沒有居住證的提供暫住證(地址在學區范圍內),正規的租房合同
4、孩子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
獨生子女證,或者符合當地計劃生育政策的材料,如二胎準生證等;
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在無錫辦理的)
5、父母在本區有穩定的工作
父母雙方與用工單位簽訂的用工合同;
提供社會保障證明(主要是社保卡,至少連續繳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