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構建和諧校園
(三)工作矛盾和利益沖突給學校教師間交往造成較大的影響
幾年來,“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確定,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但是,學校這塊改革領域中最后的“凈土”同樣受到市場經濟的有力沖擊,要求教師全奉獻已不大現實,各學校更多地把教師創造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與自身的利益結合起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于是,學科起點不一致造成教學效果不一致,教學工作量不一致造成結構工資高低不一致,甚至所帶班級學生的綜合考核成績不一致也會使班主任津貼高低不一致種種矛盾出現時,教師之間也一改知識分子的過去“斯文”,面紅耳赤,該爭必爭,毫不留情,過去是親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今天的敵人。上優質課、評職稱、年底評先、工資晉升等就更加當仁不讓了。如此種種,良好的人際關系關系也就不堪一擊了。因此領導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時候,要注意讓教工在寬容、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競爭,或多點進行團隊合作的競爭,大力培植群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從而獲得效益的整體提升。再就是教工對各類的競賽看得過緊,對個人榮譽看得過重,于是閉關自守,孤軍作戰,對同事處處提防,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群體意識。
(四)個性品質與思想修養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障礙
一般說來,教育工作者大多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思想素養,但也有少數教師缺乏良好的修養,或過于敏感、或口無遮攔,不善于處理同事關系,今天和這個不說話,明天跟那個吵起來,后天又與某人斗氣,或在人前隨意評論題他人的長短及生活隱私,甚至蓄意制造矛盾、中傷貶損別人,到領導面前進讒言;對學生板著面孔,不愛和學生接觸,瞧不起學習不好的學生,偏向好學生;上課照本宣科,講課枯燥乏味、經常考試,作業繁多,改作業不認真;譏笑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當著同學們的面譏諷學生,同學回答不上的問題,教師當面使其難堪;態度粗暴,體罰打罵學生,或把學生趕出教室,與學生斗氣,使性子,對學生的批評意見打擊報復,對有缺陷的學生諷刺、挖苦、鄙視。這樣,極大地傷害了同事間,師生間的感情,對融洽各種關系更是有害無益。三、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應當是正相關關系,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逐漸推廣和深化,廣大教師的觀念已開始更新,作為新型教師,不能總是強調“紅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應該將“紅燭精神”升華為“火箭精神”——通過不斷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還能將“目標”送入預定的“軌道”。其實,優秀的教師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將其積極應用于教學中的教師。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在探索自然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里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學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來做學生的楷模。要優化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作為學校領導首先要始終確立領導和教師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這樣一種意識,而不同于企業組織那樣一種純粹行政上的關系,其次要尊重教師業務上的專長,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業務才干,為他們創造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機會,并且充分利用教師中的典型來影響大家,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溝通,增強了解,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好政治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執行好師德規范,注意經常性地了解教師的想法,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改進工作方法,盡可能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最后領導要以身作則,做表率。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展的各種活動領導能親自參加,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良好的形象來影響教師、學生。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教育工作中,教師之間雖有一定的分工,但這種分工與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區別,所有分工都統一在育人這個總目標中,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相互配合、協調。因此,領導要善于引導,自覺地調節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做到彼此適應、互相幫助、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導教師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的勞動,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賞。要求教師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對自己要嚴格,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要經常地開展一些教育、教學的經驗交流活動,在交流中融合教師之間的關系,把身邊的經驗利用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總之有良好教師群體關系、教育、教學的整體功能強,育人的效果就好。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學校關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重要手段,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渠道。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以、平等、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積極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和精神氛圍。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和學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師與學生角色的雙重轉變: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還意味著師生關系向著師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教學方面發展。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是能注意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就能建立一種互相信任、和諧共處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是這種關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因此要加強師德建設,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抓好師德教育。教師要優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勵學生,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化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與磨擦,創建安全穩定、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改變重智輕德,單一追求智育的現狀,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