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詩朗誦(精選8篇)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1
舒婷《祖國啊,俺親愛的祖國》
俺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俺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俺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俺是貧困,
俺是悲哀。
俺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期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來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俺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絡絡里擺脫;
俺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俺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俺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俺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俺、深思的俺、沸騰的俺;
那就從俺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俺親愛的祖國!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里是艾草,香氣四溢。吃粽子,撒糖,賽龍舟,其樂融融。”端午節始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那么這是什么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人士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家的滅亡,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江中后,古人將竹筒裝的米拋入江中,各船齊出發,鳴鼓嚇龍,以示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后來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息息相關。端午節是中國人傳遞愛國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養生節。端午節前后,春夏交替,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古人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菖蒲,驅除蚊蠅蟲蟻,凈化空氣。端午節,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戴含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人避邪祈福的愿望。這樣,端午節就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是一項極具沖勁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賽龍舟可以推廣大眾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凝聚人心。現在龍舟比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庭熏香。吃粽子,撒糖,賽龍舟,其樂融融。”
謝謝大家!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為廣泛流傳的是關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偉大詩人和政治家,他為了抵抗外敵入侵,堅守原則,最終選擇投江身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每年的這一天劃龍舟,將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以阻止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習俗逐漸演變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粽子食用習慣。這種由屈原故事演化而來的傳統,在中國各地都有著豐富多樣的慶祝方式和習俗。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皮是樹葉做的,粽子餡有很多種。吃粽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么餡的粽子?你粽子嗎?怎么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粽子,你喜歡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粽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說,她的故鄉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了許多紀念活動。例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掛滿了鮮艷的彩色葫蘆和艾草,制作香包以香草為主要材料,給孩子們戴上五彩線并煮雞蛋,還有包粽子等。整個城市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總的來說,這個節日對于民間來說非常重要,是一個大型的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說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里,我特別想說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說:圣誕節、愚人節、萬圣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4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合家幸福!端午節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并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蘊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端午節起源,傳說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后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繩,即"粽子"。于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后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汨羅江以殉國難。屈原心系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
屈原代表作《離—》,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著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5
老師、同學們:
本周六是我們流行了幾千年的端午節了,說起端午它的歷史可悠久流長了,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者屈原的節日。現在成為我們國家法定的節假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放假,劃龍舟,吃粽子,共同緬懷這位為國獻軀的偉大愛國詩人、。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的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和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掃凈了自戰爭之后彌漫在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6
郭沫若《爐中煤》
啊,俺年青的女郎!
俺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俺的思量。
俺為俺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俺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俺的前身
你該不嫌俺黑奴鹵莽
要俺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俺年青的女郎!
俺想俺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俺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看見天光。
啊,俺年青的女郎!
俺自從重看見天光,
俺經常思念俺的故鄉,
俺為俺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是關于端午節的話題。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充滿著傳說和故事的節日。每到這個節日,我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歡樂和激動。那么,小學生應該如何過好這個節日呢?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文化內涵。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一個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英雄,他留下了很多優美的詩篇。但是,他最終卻因為憂國憂民,被流放到汨羅江上,終于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身亡,從而成為了古代愛國主義精神的代表。因此,端午節既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是表達愛國主義精神的節日。
其次,我們要學會品嘗傳統的粽子。粽子是端午節的特色美食,它是用糯米、竹葉和各種餡料制成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大家可以一起動手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并品嘗各種不同味道的粽子。
第三,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踩高蹺、賽龍舟、放風箏等,這些活動都極富傳統文化特色,也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大家可以集體欣賞傳統的龍舟比賽和打鹵的表演,感受端午節的歡樂氣氛。
最后,我們也要注意安全。在玩耍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如果有家長陪伴,那就更好了。
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我們可以一起品嘗傳統美味、了解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活動,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也讓我們銘記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將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傳承下去。謝謝大家!
愛國主義詩朗誦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飲食風俗。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