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領導講話的藝術境界
三、言之有文,富有魅力
孔子曰:“言而無文,其行不遠。”說話沒有文采,流傳不會久遠。有文采、生動形象的話,能夠生動地再現生活,容易 引起聽眾的遐想和富有哲理的啟迪。孔子的話流傳千古,中外有識之士,都將它奉為經典,除了因他的講話內涵博大精深之外,其文采燦爛、文雅悅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諸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四海之內,皆兄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等,這些佳句和成語,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庫。毛澤東的講話極富文采,每次演講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如1938年,毛澤東在談到我黨統戰工作時曾借用孟子的那句“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精確地表達了統一戰線中,我黨實行讓步政策的積極作用,今天讓步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前進。當說到黨委各委員之間互不通情報,沒有共同語言時,他又借用老子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形象逼真,令人難忘。又如他引用司馬遷的名言贊頌張思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在毛澤東的講話中,像這類善于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例子不勝枚舉,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一代偉人那深厚的文化底蘊。
四、言之有情,真誠相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領導講話重在動真情,只要訴真情,講誠心話,就一定能夠打動聽眾。譬如有一位領導干部在就職歡迎會上,考慮到自己對新單位的情況還不了解,就職即席講話就沒有涉及“施政綱領”,而是講的心里話、動情的話。想不到,短短五分鐘的“就職演說”,贏得了數次熱烈掌聲,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妨給大家復述一下這個講話:“我的原籍在長沙,讀書、工作多年,那里是我的第一故鄉。從昨天到縣里起,我就是縣里的公民了(聽眾掌聲)。現在,不但我是縣里的公民,我愛人、小孩的戶籍關系也一同轉來了,應該說,他們也是大家中的一員(聽眾掌聲)。我到這里來工作,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是我的家了。是家,只有首先安家,才能當好家,把故鄉建設好,讓家鄉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聽眾掌聲)。”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其中一點就是,領導干部無論在何時何地講話都要動真情,講真心話,絕對不可裝腔作勢,盛氣凌人。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非常關鍵的是,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始終做人民的公仆。XX年,在江蘇贛州考察時,曾握著一位困難老職工的手動情地說:“我感到很歉疚!群眾的困難,黨和政府一定要解決!”XX年12月18日,吳儀副總理同愛滋 病人握手時動情地說:“請你們放心,黨和政府不會忘記你們,政府會不惜代價,給你們免費治療。”我們說,這些話盡管是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給不同對象講的,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這就是句句充滿著真情和關愛。試想,如果沒有群眾觀念,沒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做支撐,那是絕對不會講出這樣的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