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公文寫作套路系列:“會議類”信息套路
三、簡筆與繁筆
毫無疑問,公文寫作要以簡為主,寫得簡明扼要。但為了表述充分,突出重點,有時也不惜潑墨,使用繁筆。實踐證明,好的公文往往是簡筆與繁筆的珠聯璧合,這樣才能使公文疏密有致,主次有別,詳略得當,輕重分明。如下面這段文字:
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在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廣大群眾思想解放,實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創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改革的形勢很好。但是,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新的形勢下,也出現了新的不正之風。一些國家機關、機關工作人員和企事業單位鉆改革的空子,利用職權為小集團和個人謀私利,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給改革增加和制造困難。有的機關干部做買賣,成立各種形式的公司,買空賣空;有的任意漲價,擾亂市場,損害國家和消費者利益;有的搞突擊提級提職,擾亂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有的做表面文章,弄虛作假,搞浮夸,欺上瞞下;有的制發服裝成風,違犯財經紀律等等。(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于堅決糾正新形勢下出現的不正之風的通知)
這段文字氣勢凌厲,筆端振風,其藝術效果就得益于簡筆與繁筆的精當運用。前半部分用簡筆,只用“很好”二字來概括改革形勢,為后面的展開留下了空間。到了后半部分的重點,便筆墨淋漓,極力排比,不惜羅列,把新形勢下出現的不正之風暴露無遺,充分說明糾正不正之風的必要性。“繁”得好,不繁不足以盡其意,不繁不足以出精神。倘若仍用簡筆,就會有輕描淡寫、有氣無力之感。
公文寫作須有繁簡之筆,不過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該簡則簡,該繁則繁,簡處寫繁,就成了啰嗦,繁處寫簡,就取消了重點。
四、敘筆與議筆
敘筆,就是敘事之筆,議筆,就是議論說理之筆。敘筆和議筆是公文用得最多最廣的筆法。但公文既不是純粹的記敘文,也不是純粹的議論文,運用敘筆、議筆必須要適應公文的特點,寫出公文的風格。一般地說,公文寫作敘筆、議筆要緊密結合,做到敘中有議,邊敘邊議,不能脫節。公文中的敘是交代,議是點化,因此,敘要敘得簡捷概括,議要議得準確精當,一言窮理,不能拖泥帶水。《國務院對民航王儀軒機組的嘉獎令》中就有一段很有代表性的敘議文字,這就是在開頭交代了劫機事件發生后的那一段:“當出現嚴重危害旅客和飛機安全的險情時,機組及時采取緊急措施,多次化險為夷。在暴徒以武力相威脅而又與地面失去聯系等十分危急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機毀人亡,機組沉著冷靜,以高超的技術,使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不適宜降落大型飛機的南朝鮮春川機場。飛機落地后,機組人員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立場堅定,組織旅客團結戰斗,爭取返回祖國。在這次事件中,機組人員表現出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品質和革命氣節,表現出一心確保旅客安全的崇高職業道德,以實際行動為人民立了功。”公文的作者沒有陷于繁瑣的過程交代,而是巧妙地將事件劃分為三種情況,用不多的文字,把復雜的反劫機斗爭,通過敘、議的精妙結合,交代得既有條不紊,又充滿緊張的氣氛,把機組人員的英勇、機智和崇高的精神品質表現得相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