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2006工作總結
課標,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改革“兩評價”為“三結合”評價機制(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評價相結合、等級制與學分制評價相結合,考試與考查相結合),并對每個學生建立個人成長檔案,每期按學科從教師、同學、家長和自己四個方面做綜合評價,以此為導向,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決摒棄陳舊的教法,重視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實踐操作、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路子。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如組內、 校內的優質課,外出學習的移植課,中青年教師的賽教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觀摩課、研討課等,給廣大教師充分提供展示個人成果和才華的機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嘗成功的快樂,從而鍛煉提高他們的執教水平。同時設立教育科研專項獎,以調動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此激勵教師人人搞科研,個個出成果,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將科研工作不斷推向深入。今年以來,我校教師獲獎(發表)論文55篇,出版了《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一書。教育質量穩居全區前列。在期末區局統一質量檢測中,我校畢業班成績名列全區前茅。全校語文均分87.22分, 合格率 99.97%,優秀率69.96%。數學均分87.72分,合格率98.22%,優秀率71.20%。自然均分78.46分,合格率93.36%,優秀率39.25%。
(四)、抓課外,促發展,充分張揚學生個性特長
學校領導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在努力抓好學生文化課教學的同時,聯系我校實際,充分挖掘和 開發課外的有利資源,開設校本課程,通過向學生介紹當地人文景觀,增強學生對家鄉、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從小樹立建設家鄉的志向,同時成立了田徑隊、舉重隊、舞蹈班、聲樂班、古箏班、書法班、國畫班、水粉畫班、簡筆畫班、數奧班等,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在課外這塊天地中自由選擇,愉悅實踐,增長見識,鍛煉能力,發展素質。
由于在管理中做到了“四有”(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有獎懲),活動開展中做到了“五定”(定教師、定目標、定計劃、定時間、定場地),從而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為學生單調枯燥的學習注入了無限活力,讓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有展示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時空,滿足了孩子們的表現欲和成就感,促使學生更加重視課內的學習及能力的鍛煉。2007年1月,李釗等3人在全國“素質杯”征文比賽中獲獎,李敏等17 人在素質教育杯全國中小學生作品大賽中分別獲一、二、三等獎。2007年“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我校王璐、張志斌等10名同學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劉禹辰,張陳卓同學獲“西教杯”陜西省首屆中小學生電腦制作大賽市級一等獎。 2007年9月,李凱等50名學生在渭濱區教研室舉辦的《小學生學科學小論文》比賽中獲獎。田徑隊、舉重隊也連年獲區運動會第一、二名。40余名學生在全國各類書畫大賽中獲金、銀、銅獎。學校文化長廊中師生的書畫作品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五)、以人為本抓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是學校的主人,發揮廣大教師的主人翁作用,是強化學校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除了組織暑期師德教育學習會外,堅持每周四下午集中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務必”。學習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陜西省中小學教師行為八不準》等內容,樹立教師以德治教,以法執教的意識。支部給每位教師購買了十六大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一書,為黨員教師配發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和新《黨章》。組織教師學習了《讓中華美德代代傳承》、《教育方針的豐富發展與創新》、《鐘南山的人格力量》、《素質教育下教師的人格風范》、《如何指導教師進行反思?》等文章。定期向教師印發學習資料30余份,閱覽室為教師訂閱70余種報刊雜志,全天候開放,鼓勵教師開展自學。每位教師都能按照學校的要求記學習筆記5000字以上,寫心得體會1--2篇。積極開展“創佳評差”活動,本期評出王秋生、朱素芳、楊轉婷、周紅艷等17名校級優秀教師。韓小萍、楊建麗等4 名區級優秀黨員,王曼麗、高招梅、張召才等12名校級優秀黨員。今年以來,全校教師還為我省受災地區捐款1400多元,捐獻棉衣、棉被134件。為我區石鼓鎮李家槽小學蘇獻義老師捐款1440元。為鳳縣紅花鋪小學捐款800元。12月16日,我校與晁峪鄉李家堎小學舉行了“手拉手、結對子、獻愛心”活動。為該校送去了價值近2000元的物品。
由工會組織教師大練教學基本功,將“三字二畫(話)一機”訓練納入常規管理,定期收發作業,專任教師批閱,每位教師每周一次粉筆字作業,由教導處專人登記。“五一”節、國慶節組織了師生書畫大賽,將獲獎的師生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