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經貿工作總結及2006年工作思路
以資本為紐帶,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打破行業界限,大力推進企業間資產重組,優化增量,盤活存量,使資產重組在規模、層次、空間和效果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四是抓企業扭虧解困。堅持扭虧與增盈并重,進一步加大扭虧工作力度。對虧損企業按照“抓大戶減少虧損額,抓小戶減少虧損面”的思路,繼續實行虧損企業領導干部包干負責制。制定政策,鼓勵機關人員到虧損企業掛職幫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扭虧增盈責任制,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基本實現了全年扭虧工作任務。5、管理推動。一是強化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積極開展專題系列活動,強化企業的現場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營銷管理,切實提高各項基礎管理水平。二是抓好企業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的四大創新。用現代物流、資金流、業務流程等再造現代管理思想。對集團化企業,按照現代化大企業的管理要求,理順管理體制;對中小企業,從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加快管理創新步伐。三是以黨建工作為總抓手,切實加強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對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下崗職工黨員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新辦法。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以建立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為目標,積極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提高經貿系統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扎實做好企業穩定工作。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的落實為總抓手,以加大宣傳力度、領導包扶為主要手段,切實做好企業穩定工作。定期組織人員深入企業了解經營狀況,了解職工生活,把握職工思想動態,妥善解決好職工的就業、生活等困難,變職工上訪為我們下訪,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程度上維護了系統穩定,促進了全縣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二00六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承前啟后的關鍵年,在這新的起點上,我縣經濟特別是工業流通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工作目標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確保完成120億元,力爭完成125億元,占計劃的125%,增長67%;工業增加值確保完成30億元,力爭完成32億元,占計劃的123.5%,增長67%;銷售收入確保完成125億元,力爭完成130億元,占計劃的118%,增長52%;實現利稅確保完成12億元,力爭完成13億元,占計劃的120%,增長58%;工業技術改造投入確保完成30億元,力爭完成32億元,增長56%,爭取5個科技開發項目列入省計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確保完成40.5億元,增長25%,力爭增長30%;年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0個,確保16處企業銷售收入過億元,10處企業利稅突破千萬元,確保XX公司銷售收入過14億元,利稅突破3億元;爭取2個產品獲省名牌產品稱號,3個產品獲省著名商標稱號,5家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
工作重點:
——抓工業投入,增強企業后勁
以投入膨脹總量,以投入調整結構,以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為保持工業投入快速增長,夯實經濟基礎,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十月份、十一月份開工建設的二十個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力爭年內竣工投產。同時要做好新一輪開工項目的開發儲備工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堅持內外并舉,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互動,爭取明年篩選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帶動作用強、發展前景好的項目落地工業園。二是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融資主渠道的作用。明年繼續組織好引起洽談會,促進項目與資金的對接,提高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大對商業銀行向重點企業注入資金到位與否的考核力度。三是拓寬融資渠道。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和民間融資。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大力培植上市資源,加強培訓指導,推介骨干企業海外上市融資經驗。針對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鼓勵擴大民間融資。加強對民間資本的產業政策指導,規范投資行為,鼓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環保要求的民間投資行為。
——抓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
以盤活存量資產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優化資源配置。一是加大破產重組力度,加快企業扭虧解困步伐。在完成對印刷廠、塑料廠破產終結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化肥廠、水泥廠等幾處虧損企業的資產拍賣,爭取在年底終結破產程序。二是堅持國退民進的原則,對未改制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實現產權多元化,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激發企業活力。
——抓商貿帶動,全面推進流通現代化建設。
依托超市、XX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現代化物流建設的步伐,加快建立綜合性與專業性并存的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物流配送體系。爭取年內完成投資5000萬元,建成兩個大型的物流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