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系統)年度工作總結
先后開展了污染處理設施運行,達標反彈和未達標企業的查處活動,取締關停重污染企業6戶;開展了建設的乾陵變電站、銀橋乳業乾縣分廠,下產了限期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要求限期補辦“環評”手續,嚴格按照“三同時”制度辦理;開展了建材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執法檢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關鎮青龍一白灰窯進行了拆除。共取締白灰窯3座,碎石場2座;開展了“兩河一渠”和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通過對漆水河、泔河、羊毛灣干渠流域以及飲水用水源地保護環境整治,立案3起,糾正違規行為17起;開展了醫院含菌廢水、醫療垃圾處理執法檢查。他們聯系衛生部門,吸取防“非典”的教訓,對乾縣人民醫院、乾縣中醫醫院、乾縣婦幼保健院,7家地段醫院進行了逐項目,拉網式檢查,要求縣級醫院一律建設含菌廢水、醫療垃圾處理設施,沒有處理,不得排放。協商衛生部門建設一個醫療垃圾處理站,將地段醫院、私人醫院的固體廢物進行集中處理。四、抓公開,增強執法工作透明度
今年,他們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加強環保系統行風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環保隊伍執法公平、公開、公正的“推進器”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了政務公開的內容、方式、任務以及保證措施,全系統都設置了政務公開欄。排污收費結合實際達到“十公開”,在建設項目管理方面,成立了建設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出臺了《乾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在排污費征收方面,通過規范各種制度、程序,遏制了不按標準收費、人情收費、協商收費的行為。在收支管理上,實行“環保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解繳方式。做到日清月結、不坐支、不截留、不挪用,在環境監測工作方面,嚴格按照計量認證的要求進行操作,實行全過程質量監控,確保監測工作的質量。在政務公開試點過程中,他們自加壓力,廣泛開展行風評議,自覺接受行風監督。聘請了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代表性企業的法人9名作為環保系統行風社會監督員,頒發了聘書,明確了職責,賦予監督員調查權、質詢權、監督權。
通過推行政務公開,使環保隊伍素質全面增強,執法程序進一步規范,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在文明辦公方面,做到“三要三不要”和“三聲三個一四個不讓”即:一要說話客氣、不要強詞奪理或冷言惡語傷人;二要談吐文雅,不要說臟話、粗話;三要態度謙虛,不要盛氣凌人。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一把椅子、一杯茶水、一次說請辦事程序;不讓群眾等、不讓群眾為難、不讓群眾受氣、不讓群眾多跑。在執法檢查上做到“五統一、五不準”。即:統一服裝、統一證件、統一標志、統一處罰程序、統一票據。不準承包和參與承包環境治理工程;不準向企業強行推銷環保產品及指導廠家搞治理索取中介費;不準借執法向企業吃、拿、卡、要、報;不準以征收排污費搞權錢交易;不準以損害環境和自然資源以權謀私。
五、抓廉正,形成高效務實群體
按照中紀委關于黨風廉正建設的要求,堅持警鐘長鳴,以法規制度建設為重點,他們以落實廉正建設責任制為目的,把廉正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監督機制和制度。
首先是抓班子的廉潔自律。在班子成員中開展“參加工作為什么,現在當官做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的討論。要求干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大事不糊涂,小事要過硬,要管住自己的頭,不該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不去,始終自重、自盛自警、自勵,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其次,在財務開支上,實行計劃開支。領導帶頭不講排嘗不亂開支,養成“花小錢辦大事”的良好習慣。居里每組織一次大型會議,一次宣傳活動,都作詳細預算,上會審定,能自己動手的,盡量發揮同志的創造才能。
再次,在排污收費、干部任免、群眾信訪等“熱點”,敏感問題上,實行辦事程序公開,辦事結果公開,自覺接受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對群眾舉報的各類污染案件,訂立嚴格的及時批辦制度,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并借助人大環保世紀行活動的力量。
乾縣環保局一班人,通過抓班子、抓黨風廉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不斷提高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乾縣的環保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縣城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大改觀,為乾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