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縣水利局2006年度工作總結
兩年內全面展開。二是四湖流域西干渠水利血防綜合治理項目,2007年6月9日通過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省發改委、省水利廳、省血防辦組織的專家評審,國家已安排在2007年度完成5000萬元的投資計劃,工程建設在今冬明春正式啟動。三是農村安全飲水和沿江改水工程項目。全縣安全飲水項目今年計劃實施普濟水廠、秦市水廠、沙崗水廠、六合垸水廠管網延伸工程,解決陸陽臺、劉港、譚彩剅、林口等17個村的安全飲水問題,項目投資536萬元;沿江改水項目涉及6個鄉鎮、39個行政村,人口33601人,今年計劃安排沿江改水資金822萬元,解決建國、國強、荊干等沿江26個村,2.27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兩小”工程:一是耀新民堤西流堤崩岸整治工程。該項目整治資金已經落實,目前正處于施工準備階段。二是觀音寺春灌站改造工作。目前項目資金已經到位,第一期改造已全面完工。這些水利項目的成功爭取,標志我縣水利建設迎來了大投入、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項目實施后,將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緩解排灌矛盾。招商引資工作是我縣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也是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手段。水利局作為部門招商隊伍里的一員,一直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大事來抓,今年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實施回歸工程等措施,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已引進新疆客商胡忠河的油田鉆井潤滑劑生產項目一個,單位名稱江陵縣油田鉆井潤滑劑公司,企業地址位于熊河鎮四湖管理段彭家河灘院內。
(三)落實人大政協的意見,積極辦理議案提案
我局歷來非常重視群眾的呼聲,把落實人大政協的意見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成立領導專班,分成三個案件辦理小組,認真開展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兩年來我局接受辦理的人大議案22件、政協提案12件,由于辦理的件數多、要求高,為提高案件的辦理質量,我們與各鄉鎮廣泛接觸,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回復工作全部完成。同時,針對我縣溝渠縱橫、橋梁眾多、生產橋老化失修嚴重這一基層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克服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通過借貸、集資等方式籌措資金24.8萬元,對提、議案所涉及的生產危橋全部在規定時限內進行了重建或改造,基層群眾表示滿意。
10月10日至11月10日,縣政協組織全體政協委員對縣水利局、縣民政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地方稅務局2006年1月以來的全面工作進行了民主評議,我局以各項指標總計得分91.73的成績,被授予”縣政協委員滿意單位”。
(四)落實水利改革,鄉鎮水利站改革邁出實質性腳步
一是水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國辦發〔2006〕45號和鄂政辦發〔2006〕97號文件下發后,按照縣委、縣政府改革工作總體部署,按照排灌分家的原則,進一步理順了管理體制。
二是水價改革進展順利。水價改革推行“分年實施,逐步到位”政策。一是讓用水戶認識到誰受益誰負擔、多受益多負擔的道理,交明白錢,用明白水;二是樹立商品水的市場觀念。正確引導部分干部群眾,從傳統用水認識的誤區中走出來,樹立水市場化的理念;三是采取了便于干部群眾接受、符合稅費改革政策、適應水價改革要求的逐步到位法。逐步推行和建立“兩部制”水價。根據中、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農業供水的實際情況,2007年我縣準備施行“兩部制”水價,目前已完成申報工作,待省市有關部門批復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
三是鄉鎮水利站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鄉鎮水利站改革事關全縣農村水利事業的健康發展,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我局經過前期調研,多次召開黨委會研究鄉鎮水利站改革問題,根據省、市、縣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部門實際,制定了《組建水利管理站實施方案》,待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完成后,按區域設置九個水利管理站,核定編制共36人,屬縣水利局的派出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人員按照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實行招聘。
(五)落實“兩聯一帶”,駐村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秦市鄉廖堤村是無支部書記的老大難村,基層支部沒有健全。我們通過“手拉手、心連心、共建小康村”活動,局黨委開展尋找“窮親戚”幫扶結對活動,為該村配齊了領導班子,并與村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了《廖堤村2007—2008年度發展規劃》,我局專題召開黨委會制定了《水利局“兩聯一帶”工作方案》,力爭每年為該村解決建設資金2至3萬元,規劃和方案公布后,群眾歡欣鼓舞,增強了發展的信心。今年已為該村落實公路建設資金2萬元。
今年,我局全體干部職工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圓滿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預定的各項分解任務,但我們深感離上級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們決心在明年的工作中,進一步發揚成績,爭取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