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員培訓方案(精選4篇)
心理委員培訓方案 篇1
一、培訓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生活節奏加快,家庭結構急劇變化,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心理問題向低齡化發展,中小學生心理問題也日益突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從多維度去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括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培訓意義
本次培訓對象是從我校六、七、八年級各班選出兩位心理委員,組成培訓團隊,并進行一系列的輔導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一定的輔導技能,發揮“小手牽小手”的生生互助作用;同時,也充當心理信息員,為老師提供班級同學的及時的心理動態,立刻通知心理輔導老師、班主任,及時處理問題;另外,利用“心理委員”團隊,協助心理輔導老師開展多種心理宣傳工作。
三、培訓目的.
1、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發揮心理輔導中“心理委員”的生生互助作用。
2、做好班級心理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工作,為心理輔導老師及時開展心理輔導提供支持。
3、協助老師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如黑板報內容準備,心理知識展展板準備和展出等工作。
四、培訓對象、管理方式和培訓方式:
培訓對象:六、七、八年級各班“心理委員”1名。共分為小學心理委員團隊和中學心理委員團隊,分別開展培訓。
管理方式:每個年級設隊長一名,負責每天收集信息問題較急,需要馬上處理的,當天報告給輔導老師。
五、“心理委員”選拔要求和選拔辦法
1、選拔要求:
①對心理學感興趣
②有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有親和力
③性格開朗,樂觀
④樂于助人
2、選拔方法:
學生報名,然后班主任從中推薦,選出符合條件的心理委員1名。
六、培訓時間:
新學期里,將對中小學心理委員進行培訓,每大周1次。中學心理委員團隊的培訓時間為:中學社團活動時間。小學心理委員團隊的培訓時間安排在晚上進行。
七、培訓內容安排
心理委員培訓方案 篇2
一、培訓背景:
大學生在不同的年級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并不相同,大一主要面對的是環境適應問題,大二大三則是大學生在適應環境后進一步深入發展的問題,大四則主要面臨考研和求職的問題。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對心理委員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要求。
二、培訓目的:
通過在大一的一年內學習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心理咨詢的初步知識、常見心理問題和應急心理問題的`知識、危機干預的程序、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大學環境適應應對知識。
三、培訓時間:
雙周的星期四下午(一年合共12次,即一學期6次)注:第一學期由第六周開始連續培訓
四、培訓地點:
短信通知(申請教室)
五、培訓要求:
(1)初步了解大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現狀。
(2)獲取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與心理素質知識。
(3)掌握與班級同學進行心靈溝通的基本技能。
(4)準確明確自身的職責。
概括起來,就是十六個字:“了解現狀”、“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明確職責”。
六、培訓方式:
課時制,每次培訓在課室上課,針對大學生最常見的十二種心理問題開展,以PPT的形式呈現內容(中間穿插視頻和案例模擬等),期間會設定一些情景,考驗各心理委員的應變能力,會請學院的朋輩咨詢員親臨指導。一年合共十二課時,雙周四下午培訓。
培訓計劃內容
第一學期
1.總起(心理委員職責、心理委員應具備的8項基本技能及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a、介紹心理委員這個職務所要做的事,以及心理委員所要遵守的原則;
b、再而介紹心理委員應修習的8項基本技能,例如共情技術,亮點鼓勵技術,詢問技術,傾聽技術等8項基本技能;
c、關于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其特點。
2.如何適應一個新環境(在新環境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應對的方法):
a、借“六名家長護送上學”的時間引入大學生如何適應新環境的話題;
b、如何適應校園環境與人際關系;
c、大學生在新環境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d、出現的不適應癥狀案例分析。
3.團體活動訓練:
a、對象:培訓部全體成員(含心委)
b、時間:部門聚餐后
c、以桌游形式拉近彼此距離,加強彼此溝通。
4.認識身邊焦慮:
a、介紹焦慮的成因與分類
b、影響大學生心理焦慮的因素
c、面對焦慮的應對方法
d、情景模擬:
⑴、A君與自己最要好的兄弟B君同時喜歡上同一個C君,因為A君與C君兩情相悅,所以A君處于兩難狀態,究竟如何處理這個關系,讓A君陷入了苦惱之中。
⑵、A君剛上大學,全部都是新的開始,學習內容上,老師課堂上講的不多,課下自己要自學的內容很多,大學生活無所適從;時間支配上,學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幾節課,其余時間都是自己支配,而一直習慣與被老師安排的A君,不會支配自己的時間;學習方法上,習慣于被動學習方式的A君,更不會自主選擇內容、構建知識。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具有自信、好強心理的A君總擔心學習上被同伴超過,并開始對以后的生活和前途感到憂慮不安。
5.逆境心理學——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
a、借用著名的鯰魚定律引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b、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c、挫折的積極作用。
d、如何超越苦難,戰勝挫折。
e、戰勝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永不放棄(觀看視頻:永不放棄)
第二學期
6.抑郁與抑郁癥,迎著春雨來的問題
7.走進個人之一:自卑
8.走進個人之二:強迫
9.走進個人之三:依賴
10.走進個人之四:沖動
11.大學生戀愛與性問題
12.你我身邊的心理委員(在職一年的所見所聞分享與交流總結)
培訓注意:
1、參與人員:大一各班心委,培訓部正副部長及新生干事,要有一名秘書部的干事負責考勤登記。
2、由培訓部正部長負責主講,副部從旁協助,參與人員必須自備筆記本和筆
3、對不積極參與或表現不活躍的同學,由部長們親自引導。
4、采用分組上課,每小組四人,分別為:組長,A君,B君,C君,培訓過程中,有問題可以舉手發言。課時最后由組長總結。
5、情景模擬:每次模擬都會分配小組成員一些指定角色,由小組成員扮演角色進行情景模擬,要求小組各人代入角色,揣測角色心情特點。然后換位思考,找出小組成員都認為一直可行的方法,然后與大家分享,最后總結。
心理委員培訓方案 篇3
一、培訓目的
通過舉辦培訓班,提高心理委員的思想認識水平,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相關的心理知識,初步掌握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應對措施,熟悉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能夠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發展自助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與技巧。
班級心理委員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力量,他們生活在學生之中,最容易發現問題,最容易與學生溝通。對他們進行選拔培訓,使他們自覺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觀察并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宿舍、班級、系、學院和社會專業醫療機構的預防與危機干預系統。
二、培訓對象
學院各班心理委員
三、組織機構
由心理咨詢室制訂,聯合各系在全院具體組織實施培訓工作。
四、培訓形式與內容
全院集中培訓與各系集中培訓相結合。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特點及影響因素,采取專家講座、經驗介紹、團體輔導、交流討論為主的形式。師資為我院心理咨詢的專業老師。培訓內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培訓和心理委員素質拓展培訓。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理論、心理委員的角色定位與成長、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與成因、朋輩輔導技能技巧、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健全人格與完善自我、經驗交流與分享體會。
目的:學習如何帶團體
內容:基本技能(傾聽、溝通、共情)
基本素質(尊重、觀察、保密)
對象:40人左右
團輔一:團隊建設1個半小時
1、破冰熱身10
2、分組認識15
(兩兩打招呼、喊停、最后兩人交流互動、四人、八人)注意:此處為雙方向他人介紹彼此
(小組一人向其他小組介紹本組成員,被介紹到者向大家打招呼)
5組,每組8人
3、團隊建設15(大白紙)(組長、組名、組號、組歌、組舞)公共展示
4、集體智慧40(制作15,分享25)合作、溝通、分工(一樣的材料,做一個“心靈”象征物。)公共展示
5、團輔流程介紹(回顧本次團輔)大家提問10
流程:(1)培訓目標
(2)設計團體輔導方案
(3)篩選組員
(4)招募組員
(5)實施方案
(6)評估效果
團輔二:傾聽、溝通一個半小時
1、破冰熱身15大風吹小風吹
2、撕紙(單雙向溝通)20
3、分組每組三人(觀察者、畫畫者,邊聽邊畫者)
小組內交流,互換后再練,再交流然后一個志愿者出來知道大家撕紙,看看怎么說能讓大家撕得紙形狀都一樣。
大組討論40
(注:傾聽中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更好等)
4、結束15
團輔三:觀察、共情兩小時
1、破冰熱身15
2、啞劇表演(觀察能力)圍繞一個主題從頭到尾串演,每人1分鐘50
3、共情40
4、結束15
團輔四:團隊結束1個半小時
1、破冰熱身15
2、搶占金沙江40
3、相互拍打,放松,分享感受
4、討論整體培訓的收獲和感受,以后的期望
5、團體活動理論知識介紹、提問
心理委員培訓方案 篇4
培訓目的通過舉辦培訓班,提高心理委員的思想認識水平,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相關的心理知識,初步掌握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應對措施,熟悉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能夠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發展自助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與技巧。
班級心理委員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力量,他們生活在學生之中,最容易發現問題,最容易與學生溝通。對他們進行選拔培訓,使他們自覺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觀察并及時報告同學中存在的異常心理現象,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宿舍、班級、系、學院和社會專業醫療機構的預防與危機干預系統
培訓時間
培訓地點
培訓對象
微電子技術系各班心理委員
組織機構
微電子技術系心教部
培訓大綱
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周報表的'填寫
已進入《心理委員危機預警對象庫》學生人數是指在這次填寫周報表的前一次進入新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
已進入《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對象庫》學生心理狀況,填寫內容包括心理委員幫助有問題學生的情況和幫助之后的表現。
新發現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包括一周的異常表現和對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分析。
作為心理委員,我們應該怎么去關注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生的心里健康出現問題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細心觀察同學在學習、紀律、衛生、出勤、交友、儀表等方面的微妙變化,成為“有心人”,時時、處處、事事觀察,留意同學。
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不能有“斷層”、“真空”的現象。每一項工作,要落實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使問題沒有機會“反彈”,沒有“土壤和空間”滋生、蔓延。
及時修好“第一塊被打碎的玻璃”。對學生來說,“第一塊玻璃打碎”了,必須及時修好,讓學生養成遵守制度的習慣,并使其成為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體現。
班級的管理猶如一個大堤,如果不加洞察和正視,許多細節問題也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或者使問題的存在漸進化而走上由量變到質變的軌跡。問題有時就是在僥幸中發生,在認真中避免。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以高度的責任感,科學務實的態度,把握細節,防微杜漸才能收到效果。
作為心理委員,我們要怎么幫助同學解決心理問題?
要關心同學的生活、學習,及時指導同學在校的人際交往、情感等問題,還要經常鼓勵同學們獨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涯。
提高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自身要努力提高心理保健意識和主體自育能力。同時,“利用專業心理講座加強心理方面的指導。”
心理委員在關心同學的同時,更應該的是激發同學“自助、與助、助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各年級心理委員關心重點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健康意識的提高與各種適應能力的培養上;大二的重點放在大學生涯的拓展,經濟、學習等壓力的舒解,情感問題的疏導等方面;大三的重點放在學生人生發展的抉擇、戀愛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大四的重點放在學生職業選擇、社會適應等方面。而且,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各階段之間的教育輔導還必須具有內在的聯系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