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等級認證培訓心得
蔣大為老師已經歌唱了40年,之后講解了他對歌唱的理解。什么叫唱歌?他的理解是唱歌就是在音符上說話,說出高低、長短、強弱、快慢以及感情的符號。初學聲樂的人可能因為需要注意的比較多,所以往往用錯了方法,應該用嘴來唱歌,卻總是用喉來發音。而怎樣來理解科學的東西,用科學的方法唱歌呢?蔣老師的講解就是一個字:通。而歌唱就是把話說亮了、說通了、說順了、說穩了。許多人都知道唱歌要用聲帶,但是聲帶的功能是什么?1、聲帶是管音高的,音的高低是隨著聲帶的松緊頻率的振動來決定的。2、音色3、音量。而唱歌的時候是應以情帶聲以字帶聲。有的時候別人會評論一個人聲音不統一,而什么叫聲音不統一:1、高低位置不統一2、聲音前后不統一3、聲音寬窄不統一4、聲音的真假聲不統一.只要把這些都統一了,聲音也就好聽了。
怎樣理解科學性的唱法?自然。這就不由得讓我想起趙老師所說的現在小孩子學習唱歌,扯著脖子把聲音擠的又高又亮,那種難受不自然的聲音并不是好聽的。所以歌唱要找好自己最自然最舒服的聲音,那是音色最美的,最耐聽的聲音。
蔣老師感覺中國的民族唱法需要注重的是:1、語言2、發聲科學,符合發聲特點3、中國人的情感4、中國人的風格。蔣老師說他歌唱的特色和成功之處和語言發聲很有關系,他每天都會堅持用真聲來念十三轍,對于歌唱發音是很有幫助的。而我們都沒有用那么多的心思。
后來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敢問路在何方》,在發音上要把每個音都咬出來,而不是連著的,就會好聽很多。最后現場給我們唱了一下《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確實感覺很好。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用在這里也許太夸張了,但是正確的指引會讓我們少走十年的彎路。所以,我們需要正確的理念和概念性的知識作為基礎,然后踏踏實實、規規矩矩,不去急于求成,相信努力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