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青團作文(通用3篇)
清明節吃青團作文 篇1
江南四月,苗青草青樹葉青,風清水清空氣清。清明節來臨,時令食品青團也出現在人們踏青的食品袋里。青團,外表青青可愛,口味清香誘人,它是由叫做“青”的植物染青的糯米粉做成的帶餡的團子,是一種極富民俗特色的傳統食品。我們江南一帶就有清明節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
吃青團的風俗有來歷。相傳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兵敗被追殺,他只身出逃,在一農田裝成耕農躲避,此時他饑餓難耐,讓村民張三想辦法給他送點吃的。因官兵搜查很嚴,張三很為難。當看到地上被踩爛的艾草時卻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把艾草煮爛,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青團子,然后把青團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順利躲過官兵的檢查,來到水田邊將青團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為他在施用肥料,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撈起青團子就吃,不僅充饑,而且清香滿口。李秀成吃飽了肚子,等到天黑就摸過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軍的大本營。后來,李秀成吃青團子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張三做的青團子就成了清明時節一道十分獨特的風味食品。
查查青團的做法,發現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用青菜汁,有的說用清明茶或艾葉粉,過程倒都差不多,綠色汁液和咸鹽或石灰一起煮熟,漂去苦澀味后,搗爛,配上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也有用春筍等其它餡料的。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蒸籠,墊上粽葉,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
而現在人們圖方便,一般去超市買青團,小小一個裹在保鮮膜中,顏色碧綠。這些青團雖然不是用“草頭”做的,但特別糯,口感很細膩,人們也很喜歡吃。
清明節的青團是一定要吃的,它不僅是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更是流傳已久的一種食俗文化。
清明節吃青團作文 篇2
在清明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在廚房里切切炒炒,為明天的清明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起床了,我想看看奶奶是怎么包青團的。青團,看起來是青色,但上面還有綠色的東西。只見奶奶坐在凳子上揉著面團,面粉變成了綠色,這種綠色的東西是奶奶從山上采摘而來的青葉。把它切碎,并融入面團中,可以使吃青團的口感覺得有彈性。奶奶搓的很吃力頭上還滴下豆大的汗珠。搓了一會兒,奶奶就把面粉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放著餡,餡是由咸菜、肉碎、豆腐干和筍組成的,還飄散著一股誘人的味道。
奶奶對我說:“冰晶,你來了就幫我個忙吧,幫我柔青團。”奶奶在我面前放了一大塊青團,讓我在上面拿下一塊青團,揉圓,放在她旁邊。奶奶的任務就是往里面撞餡。開始揉了,奶奶先從青團中取出一小塊,讓我照著這個的大小來搓,我點了點頭。當我繼續往下做的時候發現面粉像一個黏人的小娃娃總是粘著我的手,奶奶告訴我,用手蘸一下干粉就行了,我試了果然如此。我就這樣搓著,做出大小不同的青團,奶奶往青團里裝餡的時候很麻利。之間她往一個中心插入手指,用另外四只手指反復地碰著青團的四周。小小的空虛立刻就變成了大洞。奶奶就向里面舀餡,餡滿了之后,奶奶就用手把口給往里推,然后捏起來,一個胖乎乎的青團就算誕生了。隨著我和奶奶默契的配合,面團就被我們包完了。開始燒青團了,隨著從鍋里飄來的香味,我流著口水,在鍋邊走來走去等待著吃青團,媽媽笑著說:“你真是個小饞貓!”半小時過后,青團就燒好了。吃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青團,我高興極了。
清明節,既可以思念去世的親人,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青團還可以飽覽春天的景色,真有意思呀!
清明節吃青團作文 篇3
各區縣人民政府:
為做好20xx年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服務和安全保障工作,加強清明節期間安全管理,保證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祭掃環境,現將20xx年清明節祭掃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自覺加強安全防范,開展文明祭掃活動。清明節是我國一項傳統節日,廣大市民要倡導新風尚,增強安全意識,開展文明祭掃活動。要采用低碳、環保的文明祭掃方式,自覺抵制陳規陋習,杜絕燒紙、焚香、燃放煙花等現象,防止造成人身傷害及火災隱患。在祭掃場所內,市民按照標牌指示和工作人員引導,有序開展祭掃活動,自覺維護祭掃場所秩序。
二、做好祭掃出行安排,確保交通秩序井然。3月25日—4月5日將是清明祭掃高峰期,祭掃人員最為集中,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3時為高峰時段。因此,建議廣大市民主動避開祭掃高峰,錯時祭掃,以免造成交通擁擠,盡量選擇公交出行方式。
敬請廣大市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和公共秩序,服從公安交警和現場工作人員指揮,各類車輛按指定位置有序停放。
特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