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精選7篇)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1
文/厲影琦
清明節是緬懷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發現今天的清明節卻沒有了當初的意義。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先去了奶奶的墳墓去祭奠。當我看到紙灰飛向四處,仿佛又聽到“當火熄滅,大地冷去。蒲公英飛向天空,人類重新面對一切”這句話。逝者已逝,后人緬懷,人類的生命長河如接力棒,代代相傳。
給奶奶上完墳,我們又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映入眼簾的不是許多人在緬懷先輩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布的景象。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應是到風景區踏青去了,所以顯得冷清。這陵園的景色也不錯,這些垃圾應是來這游覽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垃圾清掃完。我愿烈士們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中。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想過這樣的生活是誰給予我們的?當祖國母親備受蹂躪的時候,當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時,是這些革命先烈們,用舍子花般的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們,忘記了他們,也就忘了本吧。
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場大災難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清明節的意義。沒有經歷過的人,也應從書上,電視上,資料中了解到這些歷史。但,無論他感受力多強,也無法感受到當時死亡真正的意義,因為我們是旁觀者,但是旁觀者更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由當局者的熱血生命換來的。清明節的意義是不應改變的。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2
文/劉紅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世紀的兒童,我們也要漸漸的明白,清明節不光只是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3
文/冰拿鐵
清明節雖然是落在4月4日,但由于在馬來西亞這天不是公定假日,也使許多外地工作的游子,無法回鄉為已逝世的親人或是祖先掃墓。故這個星期天依然游子趕回家鄉祭祖。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華裔民族文化注重孝道,而清明節祭祀文化,便是孝道體現。
然而,俗語說:祭之豐不如養之薄也。人死后,什么關系都沒有了,只剩遺憾,懷念。晚輩,子孫慎終追遠,緬懷,感恩,反省,活得更好。其實也是都已故親人的一種致敬和尊崇。是與時俱進的文明祭祀之風,如燒了洋樓公寓,汽車飛機及文明科技用品,未必故者懂得使用?個人認為倒不如改用簡單的鮮花,水果及糕點更為實際。最重要的是,清明節提醒我們,趁父母健在,好好孝順,遠勝往生了,用豐富的祭品祭拜也是于事無補。
今天就于實際行動想想,你多久沒有回家看看,多久沒有帶父母到處游玩,多久沒有陪父母長輩吃飯聊天了慶生了嗎?
如果沒有,現在就開始行動吧!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留在心中的缺憾。
個人則認為,清明節掃墓祭祖,這種追思親人的良好東方孝道精神,是必須代代傳承下去。同時讓我們能感恩先人為子孫與后輩的奉獻與付出。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4
1、緬懷先人
自古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掃墓又是和孝道相掛鉤的,所以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孝敬先人的一種表現,是人們借以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的一種活動。
2、銘記傳統
清明掃墓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種傳承。掃墓也是盡孝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傳承了中華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們所創造的傳統文化,是萬不可忘記的。
3、尊重歷史
清明掃墓的傳統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緬懷先人是人們尊重生命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過往歷史的一種敬畏,對先人奮斗和辛勞的敬重。我們應當尊重歷史,切莫留下人為的缺失。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5
清明節是緬懷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發現今天的清明節卻沒有了當初的意義。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先去了奶奶的墳墓去祭奠。當我看到紙灰飛向四處,仿佛又聽到“當火熄滅,大地冷去。蒲公英飛向天空,人類重新面對一切”這句話。逝者已逝,后人緬懷,人類的生命長河如接力棒,代代相傳。
給奶奶上完墳,我們又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映入眼簾的不是許多人在緬懷先輩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布的景象。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應是到風景區踏青去了,所以顯得冷清。這陵園的景色也不錯,這些垃圾應是來這游覽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垃圾清掃完。我愿烈士們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中。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想過這樣的生活是誰給予我們的?當祖國母親備受蹂躪的時候,當人民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時,是這些革命先烈們,用舍子花般的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今天的我們,忘記了他們,也就忘了本吧。
我想只有親身經歷過那場大災難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清明節的意義。沒有經歷過的人,也應從書上,電視上,資料中了解到這些歷史。但,無論他感受力多強,也無法感受到當時死亡真正的意義,因為我們是旁觀者,但是旁觀者更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是由當局者的熱血生命換來的。清明節的意義是不應改變的。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6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斗英雄。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世紀的兒童,我們也要漸漸的明白,清明節不光只是掃掃墓,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承感恩的精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
2024年清明節的意義 篇7
地球公轉一周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后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廿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歷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閏年的原因,最多相差兩天。從天文角度說,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這時就可以定為清明。
清明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吃的。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打好行裝,悄然到綿山隱居。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