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采礦權出讓合同
5.按照采礦權出讓公告規定對礦山開采跡地和生態進行恢復治理。
6.遵守國家環境保護和礦山安全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環保、礦山安全三同時制度。
7.遵守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定履行的其它義務。
第九條 受讓人同意在本合同期滿前把礦區范圍內將破壞的土地生態予以恢復,并經出讓人驗收后,無償移交出讓人,出讓人應將土地生態恢復保證金連本帶息退還受讓人;受讓人未恢復或者經出讓人兩次驗收仍不符合要求的,土地生態恢復保證金及利息不予退還,該保證金由出讓人直接用于土地生態恢復治理。
第十條 受讓人在受讓礦區范圍內進行建設時,有關用水、用電、污水處理及其他設施引入工程應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受讓人在按本合同約定支付采礦權出讓價款之日起90日內,應按規定辦理開發利用方案、環保、水土保持、礦山安全、地質災害等評價審批手續后,持本合同和采礦權出讓價款支付憑證,按規定向出讓人申請辦理采礦登記,領取《采礦權許可證》,取得采礦權。
未領取《采礦許可證》,受讓人不得開采受讓人礦區范圍內的礦產資源。
出讓人應在受理采礦登記申請之日起40日內,依法為受讓人辦理出讓采礦權登記,頒發《采礦許可證》。
第十二條 受讓人必須依法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其在受讓礦區范圍內的一切活動,給他人生產、生活造成損失的,受讓人應負責賠償,并采取必要補救措施。
第十三條 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需要變更礦區范圍、開采礦種、開采方式、礦山企業名稱的,必須依法辦理有關批準手續,簽訂采礦權出讓變更合同或者重新簽訂采礦權出讓合同。且采礦許可證有效期為原采礦許可證的有效期減去已經采礦的年限的剩余期限。
第十四條 出讓人保留對本合同采礦權的礦區范圍的調整權,因調整礦區范圍,造成受讓人損失的,必須予以合理補償。
第十五條 受讓人按照本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采礦權價款領取《采礦許可證》,取得采礦權,并投入生產滿1年后,可以將采礦權轉讓。但必須依法辦理轉讓手續。轉讓合同自批準之日起生效。
第十六條 采礦權經批準轉讓的,本合同和登記文件中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轉讓后采礦權的開采年限為本合同約定的開采年限減去已經開采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十七條 本合同約定的開采年限屆滿,若該采礦權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的礦山服務年限未滿或者尚有資源可繼續開采,受讓人要求繼續開采的,應當在屆滿前30天向出讓人提交延續申請書,出讓人應當批準繼續開采,但批準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年。
第十八條 采礦權出讓期限屆滿,受讓人沒有提出續期申請或者雖申請續期但未獲批準的,受讓人應當對礦山土地生態破壞進行恢復整治,經發證機關組織驗收合格后,由受讓人交回《采礦許可證》,出讓人代表國家收回采礦權,并依照規定辦理采礦權注銷手續。
第十九條 受讓人必須按照本合同規定,按時支付采礦權價款。超過本合同規定期限30天以上繳納價款的,自第31天起,對滯納價款按天加收1‰滯納金;超過6個月不繳納價款的,出讓人有權解除合同,收回采礦權,受讓人應當賠償出讓人由此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