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通用3篇)
2023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 篇1
一、組織工作。本選題為上海人民出版社與上海盛世藝術品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主題出版項目。上海人民出版社與上海盛世藝術品研究中心負責成立組委會、評委會和編委會,組織作品的征稿、評選和編輯,以及出版與發行等工作。
二、作品主題。作品應反映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和長征精神,以及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表現長征所經路線的今昔巨變,既表現當時長征之路的英雄史詩,又表現當下長征之路現代化發展的面貌。作品以長征經過的主要線路瑞金、遵義、婁山關、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吳起鎮、會寧等重要戰役或地址為創作主線,以紅軍長征歷史題材、自然風光、經濟發展、人物面貌為創作畫面。不涉及具體的、特定的歷史人物。
三、繪畫作品。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等各種形式。
四、出版計劃。選取150位作家的近200件作品結集出版,8開,軟精裝。
五、運作進度。20xx年5月10日前完成各項籌備工作,召開征稿座談會;5月20日正式向著名畫家及長征所經省市的美術機構寄發征稿通知;7月20日截稿以后開始作品評選、編輯、出版等工作;9月下旬正式出版。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社區紅歌展示活動通知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緬懷抗戰犧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更加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共筑“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來。常青花園第三社區決定在社區內以村為單位開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紅歌賽”活動,充分發揮各村居民自治小組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在社區內發動居民廣泛參與。在社區中營造團結、樂觀、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以此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
一、活動名稱: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社區紅歌展示
二、活動時間:20xx年8月21日上午8:30
三、活動地點:第三社區
2023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 篇2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以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長征這部傳奇史詩里,流傳著無數動人的故事,誕生了偉大的長征精神。走進新世紀的中華民族,將永遠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長征,是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悲壯色彩的傳奇,是中外歷史上無以倫比的壯舉。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方,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斗,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倒在了長征途中。
就拿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這件事來說吧!雖然這次反“圍剿”失敗了,但戰士們并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而是努力的找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繼續戰斗。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妄圖消亡紅軍,摧毀革命根據地。但是,在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紅軍采取游擊戰的戰術,相繼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
在漫漫長征中,戰士們的生活非常堅苦,吃的是野菜,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一年365天,許多時間都是在戰火中度過的。據統計:紅軍一共爬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度過了24條河流;經過了11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國民黨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這些數字是多么的驚人呀!可見紅軍的艱苦及斗志。
長征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總方針,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抗日的烽火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越燒越旺。
走進21世紀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接過前輩長征的火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2023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 篇3
120xx年前,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了。
“五四”運動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五四”精神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國青年從來就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就是一種創新精神,“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創新精神的力量。
創新精神既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又是時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紀對青年一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占據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創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國家的創新體系。
發揚創新精神,就要用現代化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創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僅僅是標新立異而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學習是創新的源頭,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為人生第一要義,要取得工作的權力靠學習,作出成績靠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隨上時代步伐而不是被時代拋棄,創新意味著走在時代前列就更要加強學習,青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要珍惜寶貴年華,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打開廣闊空間,提供永不枯竭的資源。
同時發揚“五四”精神也就是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但時至今日,愛國主義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也不能動輒就叫“打”。當北約炸彈“誤中”我駐南大使館時,當美國蟲子偵察機公然闖入我領空并撞毀我軍戰斗機時,當我海軍防空兵王偉經多方尋救至今杳無音信時,填充在你心中難道僅僅是憤怒嗎?我想,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科技振興祖國,因此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必須是一個熱愛知識、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的時代新人。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在了解中國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勤奮學習,勇于創新,艱苦創業,展現21世紀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實現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偉大復興的愿望。